從去年以來,谷歌在美國堪薩斯城引爆了千兆光纖寬帶“風暴”,在谷歌的逼迫之下,美國的電信行業、有線電視行業紛紛提升用戶上網帶寬,部分推出千兆光纖寬帶服務。谷歌被視為光纖寬帶市場的一條鯰魚。但由于地方政府和電信巨頭簽署了排他協議,谷歌等公司的光纖服務難以進入市場。
由于地方政府和電信巨頭簽署了排他協議,谷歌等公司的光纖服務難以進入市場。
從去年以來,谷歌在美國堪薩斯城引爆了千兆光纖寬帶“風暴”,在谷歌的逼迫之下,美國的電信行業、有線電視行業紛紛提升用戶上網帶寬,部分推出千兆光纖寬帶服務。谷歌被視為光纖寬帶市場的一條鯰魚。
然而,據美國新聞媒體Vice報道,在谷歌激活千兆寬帶市場的背后,卻存在了美國式電信壟斷的另外一個畸形現象:在美國的許多城市,光纖網絡早已建設完畢,但是在電信巨頭和地方政府的密謀之下,這些光纖并未給家庭帶來千兆服務,一些社區若提供光纖寬帶,甚至會列為違法。
美國媒體指出,美國的大量城市和居民社區,早已具備了光纖網絡,而問題的關鍵是,傳統的電信巨頭不愿意民眾使用光纖寬帶。
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每個城市略有差別,但是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和美國的網絡中立問題有關(即寬帶提供商必須對所傳輸的內容一視同仁,不得依據數據內容而限制傳輸速度),即電信公司希望牢牢掌控對本地寬帶服務的控制權。
在全美的許多城市,康卡斯特、時代華納有線、Verizon、CenturyLink等電信公司(包括同時提供電話和寬帶服務的有線電視公司),在和各地合作建設光纖網絡時,和地方政府簽署了協議,即地方政府不得把光纖網絡租賃給本地的新創公司,來提供和電信巨頭競爭的寬帶服務。
在和地方政府的談判當中,這些美國電信公司會達成一筆交易,他們將會提出一些優厚條件,比如在當地提供更高速的寬帶服務,或是更早時間啟用寬帶服務,作為條件,地方政府必須答應“非競爭條款”。
簡而言之,在鋪設光纖網絡之時,地方政府和電信巨頭之前,已經簽署了嚴格限制寬帶競爭對手出現的協議。
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為例,早在2006年,美國第一個可以支持100Gbps帶寬的光纖網絡第一次建成,但是只有一些非營利組織才能使用這一貸款服務,普通民眾被排除在外。
1999年,華盛頓特區政府和有線電視巨頭康卡斯特重新談判,希望能夠對民眾開放光纖寬帶,當時康卡斯特嚴詞拒絕,甚至威脅將會切斷該地區的有線電視服務。之后,康卡斯特答應,地方政府可以使用光纖網絡,但仍然不包括普通家庭。
奧巴馬政府前顧問、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克勞福德(SusanCrawford)介紹說,1999年簽署的康卡斯特和華盛頓的協議,帶有許多限制條款,比如地方政府承諾,不會把網絡帶寬租賃給其他公司,另外,華盛頓特區政府,不得從事可能損害康卡斯特商業利益的活動。
普通民眾,被拒絕使用光纖網絡。負責華盛頓光纖網絡DC-NET運營的負責人AnilSharma去年曾對當地媒體表示,康卡斯特以及后來的Verizon,他們的目的是光纖網絡不能影響到自己的業務,所以DC-NET網絡的目標客戶,限定于一些機構和單位。
華盛頓特區的案例,在美國并非獨此一家。根據關注普通社區使用光纖網絡的組織MuniNetworks,在美國至少有20個州制定了法律和法規,如果社區面向本地居民提供光纖接入服務,則將屬于違法。另外,即使是沒有明文禁止的州,地方政府和電信巨頭簽署非競爭協議已經是司空見慣。
這樣的一個結果,是美國許多的政府部門、學校、非營利組織接入了光纖網絡,但是普通消費者要使用光纖寬帶,卻遭到了電信公司的阻撓和游說反對。
如今,美國一些城市的市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向普通家庭提供廉價、高速的寬帶服務的重要性。根據統計,美國共有89個城市和小鎮,已經把光纖寬帶作為一種類似水電的公用服務,提供給當地居民。
比如在田納西州的Chattanooga,當地的3.9萬戶居民,已經享受到了千兆光纖寬帶服務,當地官員表示,投資建設本地光纖網絡的目的,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北卡羅來納州的Wilson,當地人口有五萬人,在推出北卡州最快的光纖寬帶服務之后,地方政府注意到,人口數量開始猛增,許多企業也搬遷到了這座城市。
一位關注社區寬帶服務的專家表示,許多小型社區,他們決定建設光纖網絡,并自己投資,這樣可以避免讓年輕一代人口流失。除了在網上觀看Netflix的電視劇之外,光纖寬帶也將給本地的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帶來提升。
另外,一些已經鋪設了光纖網絡的城市,并未和大電信公司簽署非競爭協議,他們正在考慮把網絡租賃給小型的寬帶公司。不過,社區寬帶的商業模式,目前仍不成熟。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城市的光線骨干網絡已經鋪設,但是要實現光纖到戶,仍然需要進行大量的施工,付出不小的成本。
地處硅谷的舊金山市,其平均上網速度在美國城市排名未能進入前100名,和許多其他城市一樣,當地的光纖網絡,只提供給政府部門、警察局、大學等機構使用。
2008年,舊金山市向當地的公共住房項目開放光纖網絡,當時除此之外的普通居民,仍然無法用上光纖寬帶。
MonkeyBrains是舊金山一家小型寬帶公司,該公司負責人梅內德茲(AlexMenendez)表示,在過去三年時間里,公司和舊金山政府接觸過好幾次,但是政府始終搞不清楚如何和本地公司合作。
梅內德茲表示,舊金山市政府對于城市光纖網絡并非按照商業模式運營,他們不知道如何轉售或租賃,如何定價,“我們希望把光纖帶給老百姓,但是按照市政府目前的租賃價格,我們根本不劃算。”
梅內德茲表示,按照目前舊金山市政府的光纖網絡租賃價格,他們必須向普通家庭收取每個月200美元的寬帶包月費,才能保持盈虧平衡。
目前,MonkeyBrains正在參加一個政府的試驗性計劃,面向部分寫字樓提供光纖上網服務,其中市區的七座高樓將變成“光纖島”。不過,MonkeyBrains和其他寬帶公司,近期之內還無法向普通居民提供光纖寬帶服務。
美國媒體指出,美國數以百萬計的普通大眾,仍在使用較低的上網速度,而在他們的房屋地下,卻沉睡著“幾噸”的未被點亮的光纖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明國,然而,美國家庭和企業的上網速度,在全世界卻處于落后地位,這令人不可思議。根據美國政府的定義,高于4M(bps,下同)就算是寬帶,美國許多寬帶服務的速度就是4M,面對全球網速的加快,美國政府或許已經意識自己已經落伍,據報道,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計劃對“寬帶”的定義進行修改,將最低網速從4M上調到10M或是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