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是中國互聯網里最大的商業模式,利益愈大,鋌而走險的理由也就愈大。”
上周,網游廠商世紀天成旗下一款體育題材網游的服務器遭到攻擊,幾乎導致機房全線癱瘓。
據被攻擊方的技術團隊透露,為了應對每到晚上8點半(游戲玩家登陸高峰期)都會迎來的攻擊高峰,瞬間20G的流量攻擊給服務器帶來的壓力極大,他們已經連續一周徹夜達旦的住在了機房里。
有朋友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問我,這種以網絡攻擊阻斷一款游戲入口的做法,似乎相當損人不利己,被攔截下來的玩家,顯然不會整齊劃一的流入受益產品的口袋,那么攻擊方的動機又是建立在什么之上?
其實,網游圈里出于競爭而越過黃線的行為,不算罕見,網絡游戲是中國互聯網里最大的商業模式,利益愈大,鋌而走險的理由也就愈大。
雖然網游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很難出現零和游戲的格局,但是因為網游品類界限分明,同一產品品類或相近題材下的存在諸多互補關系,炮制競爭對手的“服務器故障”,并非為了在短暫的故障期迎接因此流失的玩家,而是希望制造“游戲運營商不給力、無法保障游戲環境”的用戶印象,從心理層面拉攏玩家倒戈。
2009年著名的“519斷網事件”,就是《傳奇》私服的幾條大鱷相互排擠,在雇傭黑客攻擊時打到了DNSPod的DNS解析服務器,造成全國性網絡中斷。但是和大型網游的惡性競爭相比,這只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
一個業內很知名的事跡是,2011年,同屬競爭關系的A網游和B網游一前一后公測,因為A網游在搜索引擎買斷了B網游的關鍵詞,而且將競價單價抬到了高得離譜的水位,B網游幾經衡量之后,買了三支黑客團隊一起攻擊A網游的服務器,結果因為A網游的防御大概做得太好,效果不太明顯,于是B網游索性通過物理攻擊——雇人在A網游服務器所在的機房謊報火警,導致全機房拉閘,受牽連者甚多。
按照《法制周刊》的劇情,諸位或許已經在等候“B網游負責人伏法認罪、行業自律亟待加強”的結尾了吧。然而,真實情況卻是,A網游著實被嚇了一跳,但是他們并沒有選擇報警——因為一旦升級事態,A網游所在的公司也會遭到更猛烈的反撲和***,所以兩家公司相互通了場氣,A網游放棄了部分關鍵詞,B網游則停止攻擊,和平友好的氣氛重降人間。
有的時候,當黑客無法攻破網游服務器的硬件防火墻,就會退而求其次的將矛頭對準網游官網,2010年游戲蝸牛旗下《九陰真經》剛剛上線,就被弄癱官網和論壇,游戲下載量一夜之間驟降八成,除了發布公開信“譴責”之外,事件最終也不了了之。
盛大《傳奇》的極盛時期曾經四處起訴私服,后來因為抓到一條大魚——有人修改了《傳奇》客戶端并將其改頭換面為新的游戲全國聯運,陳天橋動用了私人關系想要拔掉對方勢力,結果差點把自己送進監獄,盛大轟轟烈烈的反私服行動也戛然而止,最后反而要一個省份一個省份的和私服運營者談合作,把授權發放下去。
就連北京,都還曾發生過某網游公司買通城管去扼殺競爭游戲的戶外海報的事情,有段時間,業內盛傳網游地推成了高風險職業,只是老老實實去網吧貼個廣告,莫名其妙就會被不明身份的地痞揪住毆打一番。
騰訊、盛大的游戲部門每年花在網絡安全上的費用也高得匪夷所思,越是品質上乘的網游產品,越是需要預先預備防護性支出。專家時常大談“良性競爭”,卻淪為一廂情愿,成千上億的利潤,為此紅了眼的大有人在,網游圈內做得最多的也是倡導守住底線,在“潛規則”上取得共識,但是因為缺少執法權,對于偶爾玩過火的,也很難真正追究責任,遇到突發事件,大公司多忙于自保,小公司就慘多了,近年來,曾有數款內測之后即宣告停運的網游,不是運營公司錢多了沒地方燒,而是沒有擺平關系,有人托話,一上線就打,打停為止,故而與其抗爭不如服軟,把吞下的血淚教訓用到下一款產品上。
這種風氣,極大的敗壞了網游行業,用戶往往淪為被綁架在刀俎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也有不少網游公司因此本末倒置,放棄對游戲品質的只求,放任劣幣驅良幣的后果發生。
電影《私人訂制》里,范偉仰頭對著那張牌匾倒著念的句子:“露臉和現眼只差一步”,其實是出自拿破侖之口,很多時候,玩火自焚就是從露臉到現眼的路徑,我是很期待,網游圈里的重重黑幕會在何時被徹底揭開,又有多少懷抱優越感的從業者會在一夜之間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