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像Instagram、Flickr和Pinterest等熱門照片分享網站的多數用戶知道,如果公開分享,誰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度假照。但是他們可能并不知道,一種新的數字營銷公司正在搜索、掃描、存儲并另行使用這些照片,為大品牌廣告主提供參考。一些營銷公司使用軟件掃描照片——例如一個人舉著一個可口可樂(Coca-Cola)易拉罐的照片——來識別品牌標識、照片中的人是否在微笑以及場景。
這種數據讓商家得以發送針對性的廣告或進行市場研究。
還有一些公司把照片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存上數月,以便向商家展示最新的流行趨勢。但是一些公司違反了分享服務對于照片存儲的寬松規定。
這些初創公司的做法正在引發有關照片分享網站如何向用戶告知這種搜集個人數據做法的隱私新憂。這一寶庫大得驚人:Instagram稱,在其網站上分享的照片已經達到200億張,而且用戶們每天都會新增大約6000萬張照片。
網絡商家通過一套被稱為應用程序設計接口(API)的軟件代碼,得以獲取在Instagram或Pinterest等網站上公開的照片。反過來,這些照片分享網站則希望這些品牌最終會花錢在它們那里做廣告。
隱私保護組織指出,這些網站并未明確告知用戶他們的照片可能出于營銷目的而被批量瀏覽或下載。隱私保護專家稱,許多用戶可能并不想向大家推薦照片中的東西,比如自己穿的牛仔褲或身邊桌上的啤酒瓶。
兒童隱私保護組織Common Sense Media副總裁盧波維茨(Joni Lupovitz)說,這是一個可能適于進行商業開發和掠奪性營銷的領域,由于你碰巧出現在某個地方或以某種形象被抓拍,你可能不知道這可以用來在網上構建你的個人資料。
近些年來,初創公司已開始在推特(Twitter)及其他社交媒體的發帖中搜尋能夠顯示品牌潮流或人氣的關鍵詞。而圖像挖掘市場更加新潁,而且可能更具侵略性,因為照片會激發人們的更多情感,而且與文字相比,有時候更會被以不同方式解讀。
除識別圖像外,一些API合作伙伴還使用一種被稱為“緩存”的程序,也就是將照片下載到自己的服務器上。“緩存”較通常的用法之一是圍繞用戶上傳來的有特定標簽的照片打造營銷活動。
照片分享網站不會在隱私政策中提及“緩存”,對于數字營銷公司可以將照片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存儲多久的規定也各不相同。比如,Tumblr規定照片緩存期為三天,而Instagram則表示緩存期為“合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