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透明的玻璃上c-国产精品国产一级A片精品免费-国产精品视频网-成人黄网站18秘 免费看|www.tcsft.com

從“谷歌案”看反壟斷國家立場

  對于美國而言,不管是當年的微軟,今日的蘋果、谷歌等,承載的都是美國在互聯網市場上不可動搖的優勢地位。事實上,有多起涉及美國企業的歐洲反壟斷調查,美國都通過政治施壓、斡旋等手段加以干預和交涉。紙面上再全面、客觀的標準,到具體適用時仍然易落入主觀左右的窠臼

  近日,美國國會對歐洲議會提出抗議,指責后者將對谷歌的調查政治化。歐洲議會不久將投票提議歐委會拆分這家美國互聯網巨頭,而拆分將是對谷歌競爭優勢的最大動搖。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和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兩黨領導人為此共同發出了一封信,表示“這些似乎以美國高科技企業為目標的提案”令人懷疑“歐盟對開放市場的決心”。另一方面,在歐洲各大城市都陸續發生了反對美歐之間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的抗議,令這項剛剛實質性啟動的談判前途未卜。某種意義上,美歐貿易矛盾有所激化。

  壟斷企業承載著美國的互聯網優勢

  谷歌被認為是美國新經濟的代表企業。這家1998年從搜索引擎單個產品開始起家的小公司,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發、并購和合作活動,迅速成長為涵蓋多個領域擁有多項產品的互聯網行業領先者。除了搜索這一核心產品外,谷歌的線上服務包括本地搜索、排名、存儲、郵件、社交服務等多種衍生產品。

  2010年開始美歐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主要針對其本地搜索功能。谷歌被指控操縱其搜索結果,不讓其對手產品出現在搜索結果的前位,以更有利于自己的產品。很多人認為谷歌案與15年前的微軟案具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高科技領域的領先者,都試圖以某一產品的優勢來推進對另一產品市場的占領。

  關于微軟案的恰當性,仍然被諸多經濟學家所批評。這場世紀大裁判,盡管當時被認為是網開一面,微軟避免了被拆分的命運,但其元氣亦有損傷。當時媒體對微軟的輿論批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微軟向其他領域的擴張,包括搜索引擎市場,谷歌亦是從當時迅速崛起。

  對于美國而言,不管是當年的微軟,今日的蘋果、谷歌等,承載的都是美國在互聯網市場上不可動搖的優勢地位。就如當年經濟學家們一致反對對微軟的拆分一樣,今天對谷歌等的反壟斷質疑中,也有來自基于效率、動態競爭、大企業創新等方面的辯解。而對歐洲議會此次行動的反對,更是直指其經濟民族主義,認為歐洲執法目的是為了彈壓美國互聯網優勢,而不是出于維護公平競爭。

  反壟斷不可避免帶有國家利益考量

  美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反壟斷執法主體,對具體某一企業的反壟斷是否調查以及調查結論上的分歧,絕不只在谷歌一案。事實上,有多起涉及美國企業的歐洲反壟斷調查,美國都通過政治施壓、斡旋等手段加以干預和交涉。有學者指出,與美國執法機構相比,歐委會總是表現出更保守的態度與更強硬的思路,對效率抗辯的考量尤其能體現出這一點,而根源在于歐洲政府對商業權勢的忌憚以及公權力干預的傳統。

  在1996年的波音-麥道合并案中,盡管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與歐委會按照合作協定在整個程序中就時間安排、市場界定、救濟措施和對限制競爭影響的評價等問題上都通力合作,卻并不影響雙方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這個案件戲劇性的結果也說明雙邊合作協定的局限性,一旦重大利益受到影響,程序上的合作并不能保證實質結果上的一致。而2001年通用與霍尼韋爾并購案,則是第一起已經美國執法部門批準又受到歐共體禁止的并購案。

  實際上,各國對同一例跨國并購案件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審查結果,這一方面是因為各國在控制并購上的標準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與國內競爭執法機構所持的偏向本國競爭利益的狹隘立場有關。紙面上再全面、客觀的標準,到具體適用時仍然易落入主觀左右的窠臼。如果說國內競爭執法機構在不具有國際影響的國內并購案件中還能保持公允的立場,當遇到涉及多國競爭利益的跨國并購案件時相對更難中立。因為此時本國利益與外國利益分野明顯,不能不考慮維護本國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力量。

  反壟斷常態化的同時須正視其局限

  無論是在歐洲還是美國,反壟斷的威脅是任何一個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對進行跨國經營的企業而言,還須同時考慮多個相關國家的反壟斷法。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反壟斷在美國已經常態化,在歐洲也是重要討論議題。而在今天的中國,反壟斷也開始活躍并試圖常態化以加強市場監管。

  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強調執法者和整個社會都須謹記反壟斷的局限。反壟斷法誕生之初就具有濃重的人為干預色彩,它基于經濟學關于競爭的假設,而完全不同于傳統民商法關于平等主體自由交易的原則。作為反壟斷基礎的經濟學依據本身存在諸多爭議,直至今天沒有關于競爭、效率、壟斷力的標準化解釋。因此這部基于學理而創設的法律,雖然旨在保護消費者,但難免承載著一些非經濟的功能,也容易被歪曲和濫用。

  從美歐的執法表現來看,信奉自由市場的美國對干預仍然是相對謹慎的,而歐洲則更愿意嚴苛地解釋反壟斷的要求。但從歷史縱向來看,每個國家的立法和執法必然帶有其相應階段的印記。實際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完全保證反壟斷的獨立性。即使是自我標榜的美國,其反壟斷歷程也有明顯的反復與時代特點。

  因此,對于今日的中國來說,在反壟斷實施的初期,當涉及跨國企業案件時,必然會承受外部的諸多壓力,這也是反壟斷的常態之一。但是,也必須強調的是:承認反壟斷的局限,承認其源自人為創設和干預的屬性,并通過更透明、規范和統一的標準和程序,減少各種不確定性對反壟斷公正性恰當性的影響。這也是今日中國需要提高的對反壟斷的重要認識之一。

 

上一篇:智能無懼挑戰 山石網科轟動RSA2015

下一篇:安全市場:大蝦吃小蝦 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