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上海自貿區掛牌運營以來,自貿區對促進經濟轉型、帶動經濟增長的效應日益顯現出來。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新一輪自貿區戰略將依托各自區位優勢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信息產業作為宏觀經濟的先導性行業也將因此迎來多重利好。
自貿區擴圍各有側重
自貿區建設已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5日就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和我國對外開放新要求,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而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正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
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依托現有新區、園區,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為主體,結合地方特點,充實新的試點內容。會議要求抓緊制定新設自貿園區具體方案,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調整實施相關法律規定。
上海自貿區運營一年來可謂成績斐然,不僅對經濟轉型的帶動效應初步顯現,而且進行了多項制度創新,如建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等。展望未來,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新增設的三個自貿區必將依托各自區位優勢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助力“一帶一路”和區域經濟合作。
以福建為例,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在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方面具有先發優勢和突出作用。福建自貿區的建設將彌補我國沿海自貿區帶的不足,進一步推動兩岸的經貿發展和合作。同時,按照今年9月份舉行的福建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的決議,到2020年,福建省經濟總量將超過臺灣。而福建自貿區的獲批,或許將讓這一計劃實現的日程大大提前。
信息產業
自貿區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對經濟轉型、增長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更對各個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其中也包括信息產業。當前,信息產業已成為各個國家的支柱性產業,信息技術創新不僅有利于產業自身的發展,也對其它產業的快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從我國來看,信息產業已得到國家層面重視,但由于歷史因素,雖然我國網民數量數以億計,但信息產業還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在自貿區戰略開放合作帶動下,信息產業發展迎來重大利好。
在自貿區更加寬松、自由的政策、制度下,信息技術企業將獲得更加良好的融資環境,可以以更快速的速度、更低廉的融資成本來獲得金融投資。
其次,隨著大量的外資、臺資企業進入自貿區,也將帶來更多的新興技術和人才,有助于推動信息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再者,自貿區戰略還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生產、運輸成本。例如跨境電商業務,許多消費者熱衷于購買國外奶粉,但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拿到貨品。而在自貿區相關政策下,企業的通關、物流時間將大大減少,這不僅降低企業的成本,也更加便利消費者。
此外,諸多企業進入自貿區后,其本身對相關信息產品的消費需求也將增加,這也將帶動信息產業的增長,同時也有助于相關產業如芯片、云計算等產品走出國門。
信息安全考驗運營商
自貿區帶來的商機和潛力有目共睹,作為信息產業中的重要一環,運營商自然不容有失,在迎接機遇的同時,更要迎接挑戰。
隨著信息技術重要性的日益凸顯,智慧城市已成為未來的發展大勢,而智能化、信息化無疑是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標準,大到整個園區的規劃、基建和運營,小到寫字樓的網絡鋪設、智能監控,都需要相應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這有賴于當地運營商的建設。
在自貿區內,從企業到個人,都需要運營商提供信息通信產品,如企業光纖電路、門禁出入、生產監控,以及手機通信等,這些都是運營商的業務新增點。特別是外資企業的進入,將對通信產品產生新的消費需求,有助于運營商開發新業務產品,拓展新市場。同時,還有助于國內運營商與國外運營商的交流、合作,提升國內企業的運營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運營商還需要做好準備迎接新挑戰。例如,上海自貿區對電信運營商推出一系列優惠舉措,如降低運營商投資門檻、簡化投資流程等。這意味著在自貿區內,外資電信運營商將與國內運營企業展開競爭,打破其獨家經營的格局。此外,由于國內法律體系建設還有一定滯后,伴隨著新競爭對手、新消費需求的出現,通信市場也將出現新的競爭格局和市場現象,這將對尚不完善的電信監管體系、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帶來挑戰,這也是今后自貿區通信市場發展值得關注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