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銀行用戶:您的手機銀行客戶端將于×日后過期,請盡快登錄以下網址進行更新……”如果收到類似的短信,您會登錄那個網址嗎?倘若給出肯定的答案,您的銀行賬戶信息很可能被“釣魚網站”套取,賬戶資金可能會被轉走。
現實生活中,與銀行賬戶相關的金融網絡安全事件并不少見,木馬病毒、社交陷阱等一些列安全風險威脅著賬戶安全,相關問題備受社會關注。作為用戶,如何防范風險、提高金融網絡安全?記者近日走訪了我市多家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給出了“安全攻略”。
“首先,必須熟悉并合理使用網絡安全工具,它是賬戶資金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市一家銀行負責網銀領域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網絡安全支付工具包括:短信驗證碼(短信口令)、動態口令、usbkey等,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需要注意的是,開通短信口令時,務必確認接收短信的手機號碼是用戶自己的手機號碼,在設置網絡密碼時,盡量設為英文(大小寫)、數字組合,不要使用生日、姓名等容易被猜測的內容。“很多用戶都知道,不能相信套取賬號、密碼的行為,但對于‘驗證碼’似乎沒有足夠重視,事實上,它對于賬戶安全非常重要,不能相信任何套取‘驗證碼’的行為。”
“要特別注意網頁瀏覽器的地址欄,在網購時,一定要確認網址是否為正規網購商城的網址,下載手機客戶端時也要格外留意,謹防安裝假冒客戶端。”針對網絡購物領域的安全問題,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建議對不同的電子支付方式分別設置合理的交易限額,每次網絡交易都必須仔細核對內容,確認無誤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交易完成后不要忘記點擊“退出”。“要使用安全等級較高的工具組合,比如,usbkey與短信口令的組合,或是網銀證書與短信口令的組合,同時,用戶要養成定期檢查、核對網銀交易記錄的習慣,掌握賬戶余額變動情況,有效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