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透明的玻璃上c-国产精品国产一级A片精品免费-国产精品视频网-成人黄网站18秘 免费看|www.tcsft.com

網絡謠言滿天飛 要避免恐慌

  這條消息的直接來源是如下的一條新聞:“耿先生近日收到一條陌生短信,沒敢點開網址,只是回句話‘你是?’,沒想到半小時內銀行卡被轉賬12次,共轉走了5760元錢。”如果耿先生確實因為回復短信而導致網銀被盜,那么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可以堪稱出神入化了。

  事實并不像傳言的那么恐怖,短信本質上只是數據量非常小的信息,往往只有幾十個字節,難以攜帶復雜的網絡攻擊代碼,犯罪分子往往會通過在短信攜帶惡意網址來進行攻擊,短信本身則是安全的。在這個案例中,用戶網銀的賬號、密碼應該在收到陌生短信前已經泄露,用戶很可能曾經誤點了該短信中的惡意網址鏈接,導致網銀被盜。

  這類謠言并非孤例,實際上,關于病毒的謠言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傳播一次,甚至連內容都基本雷同,不同的只是謠言滋生的媒介會有所不同。從最早的郵件傳播到QQ群傳播再到現在微信朋友圈,每當新的傳播媒介出來之后,這些謠言就會找到新的滋生地。

  來看一下如下信息,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謠言,傳播者不僅搬出網監等權威部門,還反復渲染了其恐怖性。更重要的是,盡管這個謠言已經傳播了幾年,但依然沒有絕跡。

  老病毒謠言依然在網絡中傳播

  這個謠言漏洞百出。例如,消息稱如果打開了它,就會失去個人電腦上的一切東西,按照此邏輯,存儲在電腦中的病毒也會同時消失;灰鴿子雖然名氣大,卻是個后門程序,沒有主動破壞性和傳播性。此外,時間精確到秒卻沒有日期,摧毀個人電腦等細節都讓這個謠言喪失可信性。

  隨著消費者與數字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其對于信息安全的焦慮也越來越深。而且,網絡犯罪者的作案手段日趨高明,作案范圍也不斷擴大,這讓很多消費者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這是此類謠言滋生的根源。而從直接原因來看,謠言傳播者對于公眾心理的利用、消費者信息安全知識的缺乏都是謠言傳播的‘潤滑劑’”。

 

上一篇:智能無懼挑戰 山石網科轟動RSA2015

下一篇:謠言止于智者 讓網絡謠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