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日報》當地時間22日社論稱,奧巴馬總統上周五在白宮與英國首相卡梅倫聯合記者會,宣布美英將史無前例成立網絡聯合單位,分享網絡恐怖威脅情報,并定期舉行網戰演習,向企業提供網絡防衛建議。這項合作標志著,網絡成另一戰場,各國都須因應和準備。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國防部早已認定,網絡戰爭是一種新式戰爭型態,是繼陸戰、海戰、空戰、太空戰之后的第五種作戰形式。美國早在2009年6月即成立網戰司令部,目前司令由國安局長亞歷山大兼任。Richard A. Clarke和Robert K. Knake在2010年合作出版“網絡戰爭:下一個國安威脅及因應之道”(Cyber War: The Next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書,把侵入他國計算機或網絡,進行破壞與擾亂行為,視為網絡戰爭。
奧巴馬與卡梅倫達成六點協議,就在為網絡戰爭可能擴大預作準備。網絡戰不需調動軍隊,單一個體或極少數人靠軟件技術高超,侵入他國計算機,即可發動讓全球震驚的攻擊事件,癱瘓某一國家網絡、電力供應,或飛航管制、銀行、鐵路等系統,除可造成人命犧牲,也可造成巨額財產損失。譬如美國電力網影響國家安全重大;全美上萬個水庫數據,都是間諜和黑客想得到的信息。
網絡戰的案例,例如美國、以色列2010年曾合作,在伊朗核計劃計算機系統中植入木馬程序,病毒當年11月發作,導致伊朗核設施五分之一的離心機被迫關閉,迫使伊朗延遲核彈計劃。
美英這次網絡戰合作范圍很廣,包括加強訓練伊拉克部隊,對抗日益囂張的恐怖分子;邀請私人企業協助,尊重“合法隱私”下,取得更多恐怖分子加密網絡訊息;聯調局(FBI)、國安局(NSA)和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軍情五處(MI5)成立聯合單位,分享網絡威脅情報;今年舉行網絡戰演習,仿真倫敦、紐約銀行業和金融部門遭攻擊。
雙方還將成立“傅爾布萊特網絡安全獎”,補助兩國優秀學生研究網絡安全。這項計劃無異合作訓練高超“黑客”和“網軍”。兩國將推動與“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協議”(TTIP)協商的廣泛協議,不僅促成美國與歐盟間經貿合作,也有助推動各國家間的反恐與網絡安全合作。
美英兩國向來關系親密。美英是“復雜互賴”(complex interdependence)關系的國家。兩國高層溝通管道綿密,彼此也不存在軍事威脅或安全困境等顧慮,促成這次合作。20世紀以來,多數戰爭中兩國并肩作戰,擁有共同戰爭記憶,也是最堅強聯盟。美國最先進武器,譬如F-35戰機或其他絕密武器,最先分享國家往往是英國。
美英都是“五眼國家”(Five-eye Countries)成員,只要兩國合作有成,就可將經驗推廣至另三個“五眼國家”加拿大、澳洲與新西蘭,以及其他盟國與伙伴,建立網絡的“西方聯盟”。這些合作和動向必然引起俄國、伊朗等國家警惕和因應,“網戰”成為新世紀的國力競爭。
面對全球恐怖威脅日增,兩國強化情報、網絡安全合作和打擊恐怖組織與網絡黑客,對全球反恐戰爭有正面效益。國際間爭相發展“網軍”,但如何建立類似核武安全機制,借“恐怖平衡”嚇阻網絡戰爭,變得愈來愈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