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介紹這個案子之前,先給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比特幣?
簡單地說,比特幣與Q幣、游戲幣一樣,誕生于互聯網虛擬世界,比特幣沒有發行機構,而且它的總量是固定的,總共只有2100萬個。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炒比特幣的風頭相當猛烈,一個比特幣,已經漲到5000多元人民幣,而且還在持續瘋漲中。為什么要炒比特幣?因為按照比特幣的價值理論,它的總量固定,用的人多了,單個的比特幣的價值自然就上去了。
先別忙著眼熱,得到比特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人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得到比特幣:一是自己生產,二是通過交易平臺買賣。前者越來越難,后者是市場行為,存在很大風險。
前段時間,東陽人老喬在國內一知名比特幣交易平臺炒比特幣,4天時間9萬元被騙個精光。根據老喬這條線索,東陽警方介入偵查,發現這家交易網站其實是個騙子網站。
由此,國內首起比特幣交易平臺詐騙案告破,網站幾名主要負責人也先后落網。
網站注資9萬炒比特幣 4天就發現受騙了
被騙的喬某,接觸比特幣的時間并不長。
10月22日,因看好比特幣的行情,喬某在網上搜索比特幣交易平臺,發現了這家“GBL公司”。
這個公司網站域名為www.btc-gbl.com,服務器位于美國,網站建立于今年5月27日,自稱總部在香港,有大財團作為財力支撐。在國內,這還算是一家知名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據資料顯示,這個平臺交易量在國內排名第四,截至9月,該平臺共有注冊會員4493名。
喬某通過第三方支付,在這個交易平臺充值9萬元,用來炒比特幣。
讓喬某想不到的是,剛過去4天時間,也就是10月26日,這個網站便無法登入。喬某想聯系平臺的工作人員,但對方也一直沒回應,一些正常的交易程序也不能進行了。
喬某覺得被騙了,馬上到東陽市公安局報警。
說起來,就連見多識廣的民警,對比特幣這個新事物也是相當陌生,立案之后,邊補課邊調查,結果發現,上當受騙的人遠不止東陽人喬某一人。
國內知名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是個徹頭徹腦的騙子網站
民警查看大量資料后發現,GBL交易平臺可以充值人民幣和比特幣,然后進行類似股票的買賣,也可以進行類似期貨的做多做空交易。會員通過以上兩種方式進行投資,網站則從中賺取手續費和對賭收益。網站上線以來,管理者以十倍杠桿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會員加入。
10月26日凌晨,這個網站的管理團隊集體消失,消息傳出后,大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是一起GBL自編自導的騙局,并且迅速組織起多個維權QQ群,人數達到數百人。像喬某這樣損失9萬元的,還算是幸運的,有500名投資者組成了一個維權團隊,他們的損失總計高達2000萬元。
其實對于這個網站,建立初期,網上就有不少人質疑,揭露公司背景、管理層身份造假,不過網站應對起來好像得心應手,以“自身夸大宣傳為由”,發布公告道歉,事件也慢慢平息了。
東陽市公安局發覺案情重大,遂逐級上報,根據指令,抽調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進行全面偵查。11月1日,省公安廳發布了題為“比特幣交易騙局”的警示文章。
幾個小伙精心打造了這個騙人陷阱
事件發生之后,各方資料也開始匯總。
有業內人士調查發現,這家自稱在香港注冊的公司,其實并沒有取得香港海關金錢服務經營執照或證監會牌照,這是違反香港反洗黑錢法例和證券及期貨條例的。而從10月18日開始,網站就開始大量轉移平臺中會員充值的比特幣,為卷款潛逃做準備。
東陽專案組民警根據線索,確定了GBL交易平臺管理人員身份,并開展追捕。
11月12日,嫌疑人劉某在貴州省都勻市被專案組民警抓獲;11月14日,嫌疑人金某在安徽省合肥市落網;11月19日,嫌疑人黃某在深圳被抓獲。
讓民警都想不到的是,這個號稱香港注冊的“大公司”,背后經營者,是幾個二三十歲的小伙子,根本沒有所謂的“財團背景”。
今年29歲的劉某,湖南省湘潭市人,也是GBL網站的負責人。2007年,劉某從學校畢業后,從事過通訊公司業務員,也經營過港式甜品店和陶瓷衛浴店。近兩年來,他癡迷股票和比特幣投資,并化名分析師“莊見愁”,在業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4歲的金某,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是網站的制作、維護者,也積極參與網站的日常運營。計算機專業,精于軟件編程,曾在上海市的一家公司就職。
33歲的黃某是廣東省茂名市人,是劉某以前的同事,主要負責網站的財務。
目前,三人因涉嫌詐騙,被東陽警方刑事拘留,相關案件仍在進一步偵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