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穿戴設備的不斷發展,面向兒童的智能市場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家加入了兒童智能手表的行列,此外還有不少小團隊也在做。國內兒童手表發展一年有余,定位、通話功能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牌與山寨傻傻分不清楚也令家長十分的頭疼。打著安全旗號的兒童智能手表到底是不是“安全神器”?我們看看現實中值得擔憂的各種問題吧。
輻射
9月份央視曝光了兒童手表定位功能的高輻射問題,手表體積比手機小,自然導致其發射功率增大,輻射更強。有專家解釋,電子產品的此類輻射屬于弱輻射,只要通過工信部認證,就說明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
然而大家都知道,兒童產品的材料、設計本來就應該比成年人產品的要求更高才對,什么樣的弱輻射才是真正安全呢?是以 GSM、GPS 工作還是不工作時的輻射為基準呢?天線位置又有什么要求呢?這些顯然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個產品也是自己出自己的招,紛紛表示自己是安全的。家長們關于輻射問題的疑問也沒有得到令他們安心的回答。
信息泄露
先放著誰也難以說清楚的輻射問題不談,前段時間,央視再次追問兒童智能手表行業,曝光信息安全漏洞。國內網絡安全反饋機構“烏云漏洞報告平臺”對外公布報告指出“淘寶前 32 位智能手表有 13 款手表存在安全漏洞,可導致百萬兒童被黑客實時監控,獲取兒童的日常行走軌跡,實時環境聲音”。
由于目前很多生產兒童智能手表的商家,只負責做做產品設計和包裝,系統平臺均交給第三方來寫入,而第三方的方案可以經過多手交易或者各種山寨,再分散地出現在更多小品牌甚至劣質智能手表上。也就是說,只要一套方案被攻破,市面上的多款兒童智能手表就出現大批漏洞,如果不注意及時更新系統修補漏洞,就可能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再加上現在很多兒童智能手表支持“雙向通話”,還有“群組”功能,拿到一個智能手表利用漏洞進行反向破解,就能獲取家長電話號碼、手機信息甚至全家人的信息。如此手表和手機兩端的信息安全隱患,竟使得兒童和家長(隱私)雙方都不安全!
戴表≠防拐 完全不
在中國,兒童手表的第一訴求就是“防拐”以及防危險侵害,GPS+LBS+WiFi 的定位、安全區域的設定及主動的信息提醒成為所有手表的標配。定向呼叫和雙向通話這一點對于預防侵害這點確實有作用,但如今火熱的市場和頻頻露臉的產品形象已經讓這項保護措施失去了隱秘性,犯罪分子只要發現智能手表肯定就會先丟棄,甚至小孩自己也會因為種種原因把智能手表除下,兒童智能手表并不是什么安全盾牌,可以幫你擋住危險,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和家長履行責任。
另外這些生產兒童智能手表的廠商,包括系統第三方,本身對于 GPS 定位技術就沒有多高的水平,智能手表在使用過程中定位不準,延遲過高等問題都是普遍的現象,太過依靠智能手表的定位來防范危險,反而會讓家長放松警惕,增加太多的不安全。
新事物引發兒童新問題
從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兒童智能手表的流行也是一個新型問題。如果為了不讓小孩子把它當做玩具,只設計定向通話和定位功能,那么智能手表對小孩來說就是一個“監控工具”,孩子隨著成長之后自我意識變強,很可能對這個無處不在的“監控工具”產生心理上的敵意和對抗。但如果為吸引兒童興趣而設計輕度的游戲、社交功能,又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養成不好的習慣。
有幼兒園教師擔憂智能手表可能給孩子制造相互攀比的氛圍。“小學生一般比較貪玩,戴上這種新奇的玩意兒,會分散聽講時的注意力,而且會助長他們的攀比心理?!?/p>
所以即便是不少孩子的家長會跟風給孩子買一款品牌不錯的智能手表,多數是出于一種心理安慰,“這類手表基本上還是手機的功能,孩子上學戴不戴無所謂。”家長說:“人力安全網的防護總比電子產品可靠!”
智能手表廠商最喜歡打的“關愛兒童”情感牌
當然兒童安全問題本來就不能交給一款電子產品,它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看清鼓吹兒童安全只不過是一種營銷手段就好,因為在商家眼中兒童細分市場和老年人細分市場一樣,都是“好糊弄的領域”。
孩子的安全交給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孩子的人,而產品的安全交給廠商,這才是對的。智能手表對自身的安全要求,應該在用料、舒適設計、電子配件、降低輻射等的高規格上,以及系統平臺的保密性和封閉性上,而這一切又很大程度依托著完善健全的規章標準,也許央視頻頻曝光兒童智能手表問題的苦心,也是希望敦促相關標準早日建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