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透明的玻璃上c-国产精品国产一级A片精品免费-国产精品视频网-成人黄网站18秘 免费看|www.tcsft.com

光大柴如軍:互聯網背景下信用卡風控的挑戰與應對

演講主題:互聯網背景下信用卡風控的挑戰與應對

柴如軍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

柴如軍:各位嘉賓上午好,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能夠有機會跟大家做做交流和分享。兩周前我接到邀請來做演講,說實話我當時心情比較忐忑的。

最近互聯網金融這個詞比較“熱”對應的是傳統金融。到底我們做信用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我查了一下狹義上是互聯網企業做金融是互聯網金融。我再進一步查一下,即使是傳統用戶,如果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也是廣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所以我說沾點邊我就來了。

來了以后我有一點緊張,今天講的是互聯網安全,在座分享和參會的都是互聯網界大佬。這方面都有豐富經驗、技術和手段。

但是作為一家傳統銀行,我們要在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風口上,不管忐忑也好,緊張也好。總之互聯金融來了,我們必須要迎接它!要應對它!

我想今天分享一個主題,作為一個傳統商業銀行,如果在互聯網金融風口上迎接它。我負責風險管理這一套工作,剛才講到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風控”,實際上我們進入互聯網金融,一定要把風控做好,所以我談談我的想法和思考。

想講幾個主題詞,第一個是“變革”可能說今天大家談到互聯網,可能感受變革不是非常大。但是作為傳統商業銀行,已經有固有的模式,這個會帶來很大的沖擊,這個“變革”在哪里。

第二個主題詞“機遇”我們如何抓住它。第三方面新的經濟形態我們會面臨非常大挑戰,挑戰在哪里?最后我們還是要如何應對,風控是核心,是前提,我們必須把風控做好。最后我談一點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作為互聯網來講,實際上改變我們生活,而且我覺得在從塑我們商業和生態。信用卡客群主要是年輕客群,作為銀行金融業務,導入客戶很重要手段就是信用卡。

信用卡客戶群體也網絡用戶,現在網民7億多,移動網民6億多。現在我們很多信用卡客群已經是90后,90后不分網民和非網民了,他們全是網民。5年后10年后成長起來的,在校學和中學校園里的孩子,成長為我們客群的時候,他們都是互聯網時代的。

所以說10年后我們不會講互聯網時代了,因為互聯網就是我們一部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經濟的一個特征。

那么在這個互聯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消費金融”成為一個新藍海,有這么幾個因素可以探討。第一個居民收入的增長,這幾年國家的經濟增速,保持在快速增長。

我們居民收入在9%到10%的份額,社會零售商品總額也是占比在逐年攀升2015年44%。消費信貸市場的規模這兩年都是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長,作為消費信貸市場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信用卡,這幾年超過20%的速度在增長那么消費金融會成為一個新的藍海。

第三個就是消費信貸的多元,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客戶需求的差異化的發展。那么也使市場主體在逐漸增多,包括我們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我們整個消費信貸市場奠定了條件。

現在做消費金融的有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電商消費金融,網貸,P2P,整個主體越來越多元化。

第四方面是場景化,引領消費金融再進一步升級。“互聯網+”消費模式不斷完善,讓更多基于衣食住行消費場景可以創造出來。

信用卡在互聯網金融不那么發達的時候,信用卡是非常好的消費場景的設計。我們有發卡行,收單行,有印發組織,有商戶。刷卡時候完成交易和信貸投放,這是非常好的場景設計。

但是在互聯網這個時候我們這樣一種標準化的場景模式被打破了,更細分更細化,我們標準化這樣一個業務,能不能適應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我們需要下一步進行選擇。

現在包括主持人說,今后帶著手機就可以了,我覺得這一定是一個方向。目前來講還得帶上卡,支付的話很多是用自己的錢,我們還需要用銀行的錢,理財消費觀念都在變化。

我們信用卡提供的是消費信貸,您有機會不用交利息,不用交手續費,用銀行的錢。所以目前情況下還需要在一些場合帶上卡。

但是我覺得這個速度會很快,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卡組織進一步推動,我覺得信用卡作為一個介質,它的消失我覺得也是可以預見的。現在很多場合我們可以不用,但是一刷就行,非接方式也愛快速發展,這個是可以的。

遲早有一天“一卡在手走遍全球”以后我們會變成“一機在手走遍全球”所以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未來會快速發展。

作為信用卡傳統機構要去面臨一個經濟環境,社會環境。那么這樣一個變得的時期,那么有哪些機遇呢?要抓住這些機遇,我覺得首先要與互聯網公司學習。我想到的可能是互聯網思維但是轉變這些思維不容易,我們經常說以客戶為中心。

但是以客戶服務的時候,我們做的極致。那么個性化跟客戶黏性那么高,我覺得需要向互聯網企業去學習。那么大數據的時代,跨界思維,平臺思維,等等這些我覺得需要去轉變我們經營理念。

第二個就是我覺得要應用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經濟當中,利用互聯這樣一個技術來服務我們客戶,那我們必須要使用這樣的技術,我們傳統的技術是跟不上的。比如說信用卡傳統都是用量化的模型,但是過去用的變量很少,預測性相對來講受局限的。

但是現在互聯網發展實際上跟我們有很好的技術條件和前提,那么我們可以去用這些技術,包括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等等這樣的數據,我們應該去運用。

第三個我覺得要實現我們應用模式的轉型,就像我說的五年后,誰還會特別提互聯網嗎?互聯網就是經濟一部分,生活一部分,就像現在電話的問題一樣。

我們傳統經營模式線下發卡,單項服務,實體卡片還需要帶著手機,帶著卡。結構化的數據等等這樣一些問題,那么我們需要轉型。我們要用“互聯網+”的模式,我們實現線上線下的話,我們用多維數據,結構化服務和差異化管理,這個需要我們在模式上來實現它的轉型。

那么挑戰呢?要實現我們這樣一個模式上的轉型,我們勢必會碰到我們的挑戰。作為信用卡來講,我覺得把今天談的主題。信用卡防范兩個方面,一個是信用風險,我們針對的是受信方面,一部分是交易欺詐的方面,這兩方面我們都需要注意。

因為我們需要通過互聯網過客,通過互聯網提供客戶服務,通過互聯網交易。所以整個鏈條上我們都會應對這些難題。那么怎么來做?首先一個挑戰,就是客戶的識別問題。

現在央行建立金融信息數據庫,極大推動消費信貸的發展。但是從目前來看這個覆蓋客戶量是有限的,目前為止8億多的金融信息數據量,有信貸的只有4億,那些客戶我們怎么辦?是通過互聯網來的,我們怎么能夠識別這個?它是誰?要用這個錢干什么?

第二個就是互聯網的欺詐。那么我們傳統的是線下交易,都需要刷卡的,但是互聯網我們面對的是身份驗證信息少,交易要迅速,資金很其到帳。剛才說有移動支付。

第三個詐騙手段比較多,最最重要的是,凡是互聯網用到的技術,我們這些詐騙集團,詐騙份子也全都在用,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剛才從進會議室到我走上講臺不到一個小時時間,我收到兩條關于詐騙的信息。

一條是通過短信發送給我的,說是我的車4S店給我發一條短信,說近期有人冒充4S店,以比較便宜的零配件來進行詐騙,說謹防上當,我都難以想象這下面場景怎么設置的。

第二個是什么呢?咱們騰訊微信圈分享一條信息。我們一年前開過一次年度工作會議,當時我們通過神州租車給用戶服務,現在微信圈說,有人收到一個假的短信,后面就是一個鏈接。

現在互聯發展過程中,我們今天分享在技術上都做了很多,非常多。但是現在我們問題是真的感到安全了嗎?安全有一種是絕對安全,有一種相對安全。我覺得這種相對的不安全感,可能更厲害。

就是在這么短時間內,我收到兩條,我不知道在座多少人會收到,為什么會這樣?作為信用卡來講我們在線上隨時會碰到這些。因為有了互聯網這樣一種方式,詐騙分子可以用更經濟,更專業,更規模的手段來做,以積分兌換場景,辦卡的詐騙等等層出不窮,所以這是我們防范難題。

第四方面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在互聯網,我們說轉變金融方式。我們要適應它,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那么這樣的話我們要實現平衡,第一個是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你所能承受的風險和你的收益要能平衡。

第二個客戶體驗和安全要能夠平衡,我們一味的為了體驗會喪失安全,過度加大安全會影響體驗。包括成本效率問題等等所有的問題都是。那么怎么破題?我覺得“大數據+金融科技”是信用卡行業迎接互聯網經濟一個破題關鍵。

第一個引入外部的數據,過去都是在閉合的環境里,客戶的動態,客戶的身份信息,銀行的信用信息。人民銀行信用信息做審批,但是有了互聯網經濟,有了外部大數據,我們完全可以用外部數據構建客戶365度畫像,讓我們對客戶更多維度,更立體更全面,或者說我們對客戶認識更準確。

第二個我們深挖數據價值,完善客戶生命周期的風控體。外部數據極度豐富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靠數據而不是人工,來去實現我們所有的關系。對信用卡來講,大規模獲客,精準審批,科學的授信,科學化服務,額度調整都可以通過這個數據挖掘去實現。

“光大”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嘗試,我們嘗試與第三方企業合作發信用卡,這樣的話我們發信用卡多一點,就是怎么如何更多的考慮,如何應用這個數據。

讓他對客戶識別來幫助我們做好風控,我們也說,利用這個外匯征信機構提供評分來加入審批和管理流程,我們也應用一些大數據技術防范風險。比如說人臉識別,比如說機器學習,我們的一些嘗試等等,我們都把它運用到整個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流程里面去。

那么最后我還是想談一下互聯網金融風控的新趨勢,實際上來講我覺得就像剛才說的。

在現代一個互聯網技術這么發展,已經進入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情況,我們如何讓它變得更安全,不要讓我們現在有那么多不安全感,因為我們都是一個用戶,我們都不是專業的。

我覺得還是今天的主題講到了道。作為信用卡來講,我覺得是,我們最初打廣告的時候,“通過信用來創造美好生活”這個目標我們今天不能改。但是適應互聯網經濟,我個人有兩點覺的可以嘗試。

第一實現風險控制智能化,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消費金融藍海,實現場景化。我們更好的在大數據這個模型,平臺,策略等等方面,我們可以實現更智能。這個是服務客戶需要,也是競爭的需要,也是發展的需要。

最后我覺得是應該建立一個數據驅動的互聯網風控產業,我們現在隨時隨地會產生數據。我在開車出家門到會議室的時候,我就在為微信貢獻數據,當然它也提供服務。

我早上翻看了朋友圈,我也給地圖導航數據,這個數據分布在各個生產者的數據提供方,但是這些數據只是數據,價值需要去挖掘,挖掘要產生信息,信息才可以用。

我們需要整合這些資源,整合成我們的信息,然后我們把這些信息,跟銀行的借貸行為結合起來,成為我們信用信息。而這些信用信息,通過我們法律法規變成信用信息數據庫,從而對我們的這些。

整個生態里所有機構產生作用,也同時構成我們誠信的問題,構建我們守信光榮,失信受戒的氛圍。同時也能夠把數據價值體現出來。

作為光大銀行,我覺得要在這個生態里發展,我們期待著跟互聯網企業,能夠有更多的合作,共同來推動我們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謝謝大家!

上一篇:騰訊古開元:微信安全生態

下一篇:IBM劉璐瑩:開啟認知安全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