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第四屆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CSS2018)“金融安全”論壇上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深圳市金融辦等監管機構、協會相關領導以及騰訊安全代表齊聚,共同探討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風險控制能力,防范化解金融安全風險,為普惠金融發展保駕護航。
基于互聯網金融行業安全態勢以及監管現狀,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聯合第一財經在論壇上重磅發布《2018上半年互聯網金融安全報告》,對互聯網金融安全風險進行詳細分析,首次對外披露非法集資平臺、金融理財類傳銷、P2P網貸違約、互聯網外匯交易、不正規薦股機構五大金融安全風險及其大數據,并為網民防范金融安全風險提供了實用建議。
P2P網貸違約風險升高? 風險平臺占比達到44%
2018上半年,大量未經批準的P2P網貸機構跑路的消息不斷傳出,給整個投資、融資生態造成混亂。許多地區P2P網貸機構的業務規模擴張受限,加上整體金融環境收緊、去杠桿力度加大,導致平臺信用違約風險進一步升高。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從6月19日至6月26日僅8天時間內,全國范圍至少有42家平臺“爆雷”,投資者開始了新一輪的投資恐慌。即便是還在正常運營的平臺,也難敵行業狀態低迷、規模收縮的大環境。《報告》顯示,騰訊靈鯤大數據金融安全平臺累計發現P2P網貸機構1萬余家,其中存在中高風險的占比約為44%。
從地域分布上看,P2P網貸機構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山東、江蘇等人口較為集中的省市。中高風險平臺倒下卷款跑路,將給大量的投資者帶來資金損失。
非法集資案件數量高位攀升? 涉案金額超千億
不同于在借貸者和投資者之間搭線的第三方P2P網貸,非法集資平臺往往以高息為誘餌,吸引投資,直接控制資金牟利,甚至跑路。《報告》指出,非法集資案件數量持續高位攀升,不僅形式多樣,隱蔽性和欺騙性也越來越強,非法集資涉案金額超千億,給國家金融、社會秩序造成極大的破壞。
截至2018年6月,騰訊靈鯤大數據金融安全平臺累計發現網絡非法集資平臺1000余家,目前已立案查處200余家。從注冊公司所在地來看,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如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且以廣東省占比最高。
互聯網金融詐騙盯上基金交易? 薦股機構套路深
通過網絡實現的新型傳銷和金融詐騙案件頻發,互聯網外匯、期權、期貨、貴金屬、大宗商品、文化產權、基金、證券、虛擬幣等各類交易平臺名目繁多,部分非法平臺藏匿其中,網民在缺少基本金融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很難辨別其中的陷阱。從已收錄的非法金融交易平臺數量情況看,基金交易受影響最大,占比高達61.7%,其次分別是貴金屬、大宗商品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等平臺。
非法金融平臺為了提高自身可信度,通過正規公司注冊、網站注冊、網站備案展開互聯網業務,帶來薦股詐騙、網絡賭博、微盤二元期權、“虛假國家項目”等金融風險。這些非法平臺都有自己獨特的推廣方式和騙錢套路,以薦股為例,不正規的薦股機構通過拉漲小盤低價股票騙取用戶信任,再通過推薦所謂的“必漲股”來收取會員費用,“放長線”騙取用戶資金。
《報告》還梳理了業內常用的防范互聯網金融安全風險技術手段和典型應用,能夠實現對金融犯罪打早打小的騰訊靈鯤大數據金融安全平臺成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一大利器。最后,騰訊安全專家建議廣大用戶加強防范意識,提升金融安全知識素養和防護能力,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靈鯤金融風險查詢舉報中心”以及 騰訊電腦管家“反詐騙信息查詢”窗口對可疑的風險平臺狀態進行查詢,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