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司企業管理的平均數據量為9.7PB,比2016年的1.45PB暴漲了569%。絕大多數企業看到了數據的價值,更多企業靠數據生財,但只有極少數公司對現有工具保護信息的能力抱有信心。
上述觀點出自戴爾易安信( Dell EMC )的第三期《全球數據保護索引》,該索引自2016年起一年出一期。研究人員調查了18個國家和行業的2,200名公營及私營企業IT決策者,了解數據保護策略的現狀和成熟度。
調查結果表明,公司企業管理的數據量大幅增加,幾乎全部 (92%) 受訪者都認識到了數據的價值,36%在用數據賺錢。但絕大多數公司難以保護數據安全,其數據保護嘗試可能反將信息置于風險之中。超過3/4 (76%) 的受訪者稱其公司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某種形式的數據損失,27%受訪者表示用現有數據保護工具無法恢復數據——2016年時無法恢復數據的公司僅為14%。
巧合的是,76%的受訪者采用至少2家數據保護供應商——一年之中遭遇數據損失的概率比只采用1家供應商的公司高出35%。采用多家供應商的公司最常遇到的數據干擾是非預期的系統宕機(43%)、阻礙數據訪問的勒索軟件攻擊(32%),以及信息丟失(29%)。
戴爾易安信數據保護市場營銷副總裁 Ruya Atac-Barrett 表示:公司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數據,這同時也引發了對如何確保數據可用性和防護數據安全的更多關注。
系統宕機可能更為常見,數據丟失的損失更為慘重。去年,經歷系統宕機的公司企業平均掉線20小時,損失526,845美元。遭遇數據丟失的公司企業平均損失了2.13TB數據,經濟損失則是比系統宕機大得多的100萬美元。
戴爾易安信顧問兼產品市場營銷總監 Alex Almeida 認為,公司企業愈加重視數據的負面影響,就是網絡罪犯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由于壞人認識到了數據對這些公司企業的價值,試圖利用這些數據,公司企業面臨的風險無形之中也就增加了。這一認知激發了威脅發生的頻率,比如勒索軟件攻擊。
數據保護:復雜性與合規
大多數受訪者無力實現足以滿足自身需求的數據保護工具,95%都面臨至少一項與信息保護相關的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配置和運營數據保護軟硬件的復雜度,以及保存備份副本的開支,這一點有46%的受訪者提到。接下來的第二大挑戰就是新興技術的數據保護(45%)。排第三位的挑戰是確保合規,比如符合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之類的規定。
監管規定更像是驅動力和催化劑。如今就更是如此了:公司企業從數據管理的角度思考自己該怎么做。僅35%的受訪者對自身數據保護策略的合規情況“非常自信”。
至于云端:絕大多數(98%)受訪者使用公共云進行數據保護。云數據安全最常見的用例是備份服務,保護用新應用在云端開發的工作成果(41%),與現場工作負載及數據的備份旗鼓相當(41%)。40%的公司企業保護特定SaaS應用,40%采用帶云功能的現場數據保護軟件來保護公共云工作負載。
不僅僅是努力保護數據及確保其可用性,98%的公司企業還將公共云作為其防護策略的一部分。64%的受訪者認為可擴展性非常重要,云仍將是數據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戴爾易安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