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2020年315晚會再次提到手機超限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情況。據央視報道,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托第三方對市場上的App進行檢測,發現某些第三方開發的SDK包存在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
SDK是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的縮寫,即“軟件開發工具包”。簡單來說,它是輔助開發某一類應用軟件的相關文檔、范例和工具的集合。對App來說,可以將某項功能交給第三方來開發以縮短周期。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具備強大功能的第三方SDK廣泛應用在大量App的設計開發階段,成為整個手機軟件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市消費者協會權益保護委員會檢測了50多款App,這些App中帶有兩家公司的SDK:上海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招彩旺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而50多款App中包含大量的金融App,如:國美易卡、美期分期、口袋錢包、九秒貸、趣花唄等等。
在上海市消費者協會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調查當中,第三方SDK除了收集用戶手機號碼、設備信息之外,還會收集用戶手機通訊錄、短信信息、傳感器信息等用戶隱私信息。在采集之后還會發送至指定服務器進行存儲。
北京招財旺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SDK甚至會收集并上傳用戶手機中的短信內容,帶有驗證碼的短信同樣會被采集上傳。
短信驗證碼是目前手機App驗證用戶身份的重要手段,通過短信驗證碼可以完成開通業務、支付款項、修改密碼、修改綁定郵箱等敏感操作。在掌握手機號碼的前提下,可以無密碼登陸,只要有系統發送的驗證碼,就可以快速登陸。
短信驗證碼一旦泄露可能帶來極為嚴重的財務損失。多地警方陸續破獲使用“偽基站2.0”盜取短信驗證碼,進而通過各大銀行、網站、移動支付App,實現信息竊取、資金盜刷和網絡詐騙等犯罪。
去年1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成立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
在隨后的幾個月時間里,仿冒App、過度索權、賬戶注銷難、霸王隱私政策等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段時間里《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征求意見稿)》、《移動互聯網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規范》等文件相繼出爐。
在一系列文件出爐的同時,公安部、國家網信辦、工信部等監管部門開始了違法違規App“點名”,2019年下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批違法違規App被曝光。
去年11月,央行下發了《關于發布金融行業標準加強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安全管理的通知》(237號文),并隨通知發布了《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安全管理規范》。在規范中,對移動客戶端的身份認證安全、邏輯安全、安全功能設計、密碼算法及密鑰管理、數據安全都做出了要求。
在今年2月,央行發布了《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并在其中強調,個人金融信息相關的客戶端應用軟件及應用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符合《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安全管理規范》、《網上銀行系統信息安全通用規范》客戶端應用軟件有關安全技術要求。
來源:移動支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