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透明的玻璃上c-国产精品国产一级A片精品免费-国产精品视频网-成人黄网站18秘 免费看|www.tcsft.com

中美網絡安全:“冷戰”與“熱戰”持續

  當前,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和美國是能夠左右世界格局的兩大國,然而,隨著網絡安全形勢日漸嚴峻,中美信息與網絡安全正在進入一場“冷戰”的狀態,而虛擬世界已經越來越按照20世紀形成的民族國家體系的界限劃分。

 
  這一輪網絡與信息“冷戰”的爆發,美國人斯諾登的“叛變”是個導火索。“棱鏡門”事件至今還沒有停止發酵,讓許多美國公司“躺著中槍”——想想看,美國國家安全局為什么能夠監聽那么多國家的政府、領導人、企業、研究機構、個人?人們很自然地得出一個結論,一定是借助了美國公司遍布全球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
 
  但是,那些全球性的信息與網絡技術公司,是不可能承擔其政府的“安全使命”的。這些公司所提供的是信息基礎設施,也是通用的信息與網絡技術、產品與服務,全球性公司的命根子是客戶的信任,一旦被認為是政府任務的代理人,其生意將會遭受毀滅性打擊。
 
  中國與美國都是互聯網大國。中國的領導們都夢想著在自己的國土上出現一個“硅谷”,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多數都在美國上市,而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學習美國的商業模式,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獲得了美元風投。信息網絡技術是21世紀產業革命的基礎,是引領創新前沿,也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美兩國都應該避免互相“妖魔化”對方的信息網絡公司,避免讓兩國的高科技公司成為受害者。
 
  21世紀的國家安全觀,的確需要在信息網絡時代與時俱進。國家與國家之間出于安全的目的,互相搞間諜活動是國與國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的“潛規則”,大家都只做不說。美國的邏輯挺有意思,政府不得對私人機構展開間諜活動,尤其是政府不應該通過商業間諜活動來幫助本國企業獲得情報,因為這違背了正當的市場競爭原則。
 
  但是這樣的邏輯無法解釋其侵入華為公司的電腦,因為這是對中國一家民間機構的間諜行為,盡管美國聲稱這是出于國家安全的目的,但把華為阻擋到美國市場之外,客觀上幫助了華為在美國的競爭對手,而美國商業利益在國會強大的游說能力是眾所周知的。
 
  盡管在網絡安全方面尖銳對抗,中國與美國都相信一點:信息技術主宰著未來的創新與新興產業,代表著各自國家經濟的未來,而互聯網最大的價值是聯結,大數據成為國家新的資源,與傳統的油氣及鐵礦石資源不同,數據資源用得越多,共享越多,越有價值。
 
  中美兩國政府應該就信息網絡時代的新型國家安全觀展開更加深入和坦誠的溝通、磋商與談判,在國家安全領域制訂新的游戲規則,甚至你知我知的“潛規則”:哪些行為是為各自的國家利益,尤其是安全所必須的,包括各種間諜活動;哪些是商業活動,哪些是個人隱私,哪些是商業機密,等等。應該說,將全球帶入互聯網時代的美國,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完善,美國一直因為技術先進而有些沾沾自喜,以為在虛擬世界里,自己是唯一的隱身人,可以任意穿堂入室,偷窺別人的隱私。總之,讓政治的歸政治,讓商業的歸商業。

上一篇:智能無懼挑戰 山石網科轟動RSA2015

下一篇:網絡安全防御:不可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