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從 5 月底對于 Google 在華僅剩不多的服務進行了又一輪強力監管措施,Google 的郵箱、日歷、翻譯、地圖、分析、Google Adwords 和 Google AdSense 等產品都受到了影響,而 Google 目前對此仍然低調處理,未公開針對問題的真相進行回應。
今年30歲在廣州開辦了一家服裝公司的冉易(音譯),在工作當中經常需要到 Google 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些圖片,用以提供靈感。「Google 的搜索結果和國內的搜索引擎結果相比更加全面和客觀」,他如此表示。而近兩周以來,他一直沒能用上 Google 的搜索引擎服務。
不光是 Google 最早且最成功的搜索服務,包括 Google 郵箱(Gmail)、Google 圖書、Google 學術,以及絕大多數指定國家版本的搜索頁面也處于完全不可用了。
而官方目前還未針對此番強力監管措施的執行,給出任何解釋。此前,Google 的部分服務,比如 YouTube 等,由于其服務器中存儲的部分「不合法」內容,一直在中國處于無法使用狀態。不僅僅是 Google,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多家歐美知名媒體也曾因為「意識形態」的差別被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拒之門外。
部分國內外互聯網專家和意見人士認為,此番針對 Google 的在華業務封禁,看起來并不像一次短期的懲罰,而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
「這肯定不是一次短期的、部分式的阻攔。本次阻攔的意圖應該是讓 Google 在華的工作完全開展不起來。」GreatFire.org 的一位創始人如此說道,該組織從 2011 年來開始監控中國的互聯網審查計劃「金盾工程」(又名防火長城 Great Firewall,GFW)。
目前,Google 方面還未對問題的真相進行過回應。Google 發言人 Matt Kallman 表示公司已經「仔細的檢查了系統,目前在 Google 方面沒有發現任何會導致目前情況出現的技術故障」,但拒絕繼續就該問題進行評論。根據 Google 此前更新的透明度報告顯示,Google 方面來自中國的流量從今年 5 月 31 日開始大幅減少。
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和 Google 過不去并不是沒有背景和依據的。近期華盛頓方面和北京方面進入了互相指責對方對己方進行黑客行為的泥潭。上個月,美國司法部正式全球通緝 5 名中故宮解放軍軍官,罪名為對美國公司進行商業黑客行為,盜竊重要的商業機密。而中國方面不到一個星期即出臺了 2 項針對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更嚴格的審查制度,作為對美國司法部指控的回應。
上周,中國國家英文日報《中國日報》(China Daily)發表了一篇文章,警告像 Google 和蘋果這樣的公司,將會對于中國的互聯網以及電子設備用戶產生安全方面的威脅。無一例外,這也是對于美國政府曾經以生產攜帶后門程序的網絡設備為理由,對于中國互聯網以及移動設備生產商華為和中興等得用戶發出警告的報復行為。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 NSA 泄密者 Edward Snowden 再度爆出猛料: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正是這種「后門」行為的實施者。根據報道,NSA 會不定期地截獲 Cisco 等知名互聯網設備公司向外國發出的貨品,拆包并在設備中加裝后門程序或電子元件,然后將其裝箱再次發回。
一家關注中美關系以及美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機會的投資顧問公司 BDA 的總裁 Duncan Clark 表示,中國方面近期實行的針對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措施體現出很明顯的報復性:「很顯然,這(些舉措)是由于 FBI 公開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張貼通緝告示導致的。同時,NSA 的泄密者 Edward Snowden 也在持續曝出各種猛料,這使得北京變得越來越謹慎。」
「所有這些舉措只會繼續激發中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力量。」Clark 如此說道。
5名被 FBI 通緝的中國軍官,中國網民總數在 2014 年已經達到 6 億人,預計在將來會繼續保持共增速——而用戶基礎如此充沛的中國市場,對于 Google 來說卻永遠是心上之痛。2010 年時,Google 方面宣稱將不會服從中國的網絡審查制度,在華停止了大部分主要服務,并且將對 Google 搜索引擎的請求跳轉到香港版站點——由于一國兩制政策存在,香港和澳門兩地不受中國大陸地區網絡審查制度影響。
不過,Google 在華的一部分業務仍然保持運營,比如面向有在 Google 搜索結果中投廣告的中國企業開展的廣告業務。
盡管 Google 遭到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Google 所占據的外發流量仍然是中國境內所有外發流量中最多的。但和國內流量 97% 的占比相比,外發流量只能算是少的可憐。Facebook 和 Twitter 等在國際上比較風靡的社交網站,由于其 UGC(用戶生產內容)的屬性,導致至今在中國處于被阻止狀態。不過有消息稱,在上海市即將正式落成的自貿區中,這些服務將悉數向自貿區內居民開放。
保護主義使得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發展極為迅速,甚至在短短十年即出現了足以和歐美互聯網巨頭抗衡的中國版巨頭公司——BAT,分別代表 B——百度、A——阿里巴巴和 T——騰訊。在最近的 10 年內,百度通過搜索引擎起步,逐步涉足其他業務,公司市值已經高達 624 億美元,達到了 Google 的 17%。和國內大部分互聯網主要進行基礎服務、購物和娛樂功能不同,Google 的主要產品功能都偏效率和學術,而且叫國內產品較客觀,因此比較受到中國高收入人群和具有學術需求的用戶青睞。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名江戰(音譯)教授表示,Google 學術服務的封禁導致他難以像從前一樣下載一些課堂所需的重要教學內容。「連很多在過去比較偏向支持政府的人都對此表示了不樂觀的看法。事態發展已經超過了互聯網審查,上升到了中美關系的范疇。」教授如此表示,「中美關系緩和之后,我希望 Google 服務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在近期被置于互聯網審查制度聚光燈下的,不僅有 Google 這樣的外國公司,還有不少國內互聯網公司。騰訊公司近期宣布關閉了大約 2000 萬個涉及賣淫行為的微信賬號。微信是中國最流行的智能手機即時通訊和社交應用,據估算用戶總量已經趨近 5 億。同時,由于近期暴恐案件頻發,中國監管部門加強了對于互聯網上與恐怖主義、暴力相關的內容審查。
暴恐主義泛濫也是中國加強對國外網站等監控審查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中國分裂分子都已經前往國外,或在邊疆地區活動,通過國外網站聚攏中國互聯網上的所謂「異見」人士。而這些人想要在國內連接外國網站的話,一般需要 VPN 技術的幫助。
冉易和江戰都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 VPN,因此他們也擔心,在未來使用 VPN 技術登陸外國網站的行為也會被官方施以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
今年30歲在北京一家有跨境業務的電商公司工作的 Steve Lin,表示他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 VPN 掛上。但這種 VPN 在手機上并不太好用,使得他比較難在無法使用電腦的時候通過手機收發 Gmail 郵件。同時他也發現自己的 Chromecast 電視棒用不了了,因為這款產品也需要依賴 Google 的一部分互聯網服務。
「上周才買的,根本用不了,煩死了,這玩意在中國就用不了。」他說道。
也有不少人士建議 Google 采用鏡像技術,一種不需 VPN 即可使得用戶連接 Google 的網絡技術。而 Google 并未采用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