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擁有的傳媒力量本屬軍事硬實力范疇,但運轉這些傳播機器,卻可以塑造出效果顯著的軍事軟實力?;ヂ摼W作為廣泛使用和影響深遠的第四媒體,就是一個塑造軍事軟實力的傳播利器。據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達到27億人,相當于全球人口的39%。這不僅意味著世界上擁有基數龐大的網民群體,同時也喻示著互聯網主導著多數群體的輿論方向。能不能把握好網絡這個變量,塑造我軍正義之師、威武之師的光輝形象,這是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必須予以重視的時代課題。
“沒有硝煙的戰爭”強勁上演
近年來,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虛擬空間強勁上演,網絡成為世界各國必爭的形象舞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尤其是對軍事的影響逐漸加深,儼然成為軍事軟實力塑造的“秀臺”。遍覽世界各國的官方軍事網站就會發現,這些網站作為政府或軍隊在網絡上的“代言人”,服從和服務于其國家的軍事戰略和安全戰略,把符合并有利于其國家和軍隊利益的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送到全球每個角落,使目標受眾在不知不覺間接受引導和影響。
《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九回寫道:“剪草為馬,撒豆成兵,呼風喚雨,移斗換星,駕云噴霧,無所不為”。這些古代傳說中的魔幻描寫,如今由于互聯網的出現,正成為各國軍隊創造的戰場奇跡。2006年底,美軍對外公布新組建“媒體戰部隊”,網絡戰司令部也于2010年10月初正式登臺亮相。英國于2009年出臺首份“國家網絡安全戰略”,韓國于2010年成立網絡司令部,提高網絡戰的能力。截至2010年底,俄羅斯、日本、以色列、法國、德國等都相繼成立自己的網絡媒體作戰部隊。同時,形形色色的“網絡戰士”也在虛擬空間悄然拉開沒有硝煙的較量。這些“網絡戰士”多數都兼具新聞記者和網絡專家的雙重身份,不僅發布利于本國軍事利益的網絡輿論,而且還制造各種不利于敵手的負面宣傳,反擊各種不利宣傳。據報道,美國軍方正在秘密研發一種新型軟件,利用偽造的用戶身份在網絡上發表有利于美國的輿論宣傳。一旦這個軟件開發成功,一名美國軍人在登錄網站時可擁有10個“馬甲”,使其在同一地址登錄時產生與美國軍方毫無關聯的假IP地址,從而輕易冒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身份的人,制造有利于美軍的言論。
網絡負面信息猶如“慢性毒藥”
我國稱得上是網絡大國,但并非網絡強國,來自網絡的種種攻擊一直不斷,對軍事軟實力的塑造帶來巨大挑戰。西方的戰略咨詢機構都不約而同地認定互聯網是“和平演變”的最佳途徑,竭力通過網絡手段實施“西化”“分化”。西方一些國家依靠絕對的信息量和傳播優勢,在不斷對外宣傳其軍隊“光輝”形象的同時,總是帶著有色眼光來看我們,好的事情也往壞的地方引,他們通過設置中國與他國領土領海爭議、中國軍費增長、中國軍隊研制先進武器裝備、中國“間諜”與“黑客”威脅等議題,負面塑造中國軍隊形象,甚至“妖魔化”人民軍隊。
我軍地位重要,使命特殊,任何涉及軍事、軍隊、軍人的敏感網絡議題,有可能被“圍觀”甚至“訛傳”。一些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負面涉軍信息進行惡意炒作,在互聯網上不遺余力地攻擊、抹黑中國軍隊和軍人,這些經過有意處理的網絡負面信息猶如“慢性毒藥”,對我軍形象和官兵主流價值觀造成嚴重沖擊。有關資料顯示,互聯網上的英文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不到1%,全球80%以上的網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務信息由美國提供。在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輸入、輸出的流量中,我國目前僅占0.1%和0.05%。目前,美國軍方有報紙1038種、雜志366種、電臺、電視臺300余家。美軍互聯網建設也發展迅猛,已形成以美國國防部網站為龍頭,各軍兵種網站為骨干、由400余家網站構成的強大“網軍”。
確立“世域”范圍的宣傳視野
美國學者約瑟·奈和威廉·歐文斯在《美國的信息優勢》一文中說:“一個國家如果能最出色地領導信息革命,這個國家將比其他國家更強大。”誰擁有網絡輿論話語權,誰就能夠更好塑造軍隊軟實力。在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面前,我軍必須正視現實,奮力直追。我軍對內的宣傳教育非常有成效,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但這種“國域”范圍內的宣傳視野,無法及時向世界全面展示我軍的精神風貌和良好形象。面對此起彼伏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軍隊威脅論”時,國外民眾對我軍仍持有較大疑慮和不信任感。
全媒體時代,我軍軟實力宣傳必須確立一種“世域”范圍的宣傳視野,在借助網絡搞好對內宣傳的同時,加強外宣制度和機制建設,讓人民軍隊的光輝形象能夠切實走出去。網上斗爭是一種新的輿論斗爭形態,必須講究戰略戰術。“是雖常是,有時而不用;非雖常非,有時而必行”。面對矛盾和問題,不僅要有敢講真話的勇氣,也要有會講實話的方法和策略,不斷鞏固“紅色地帶”,轉化“灰色地帶”,改變“黑色地帶”,主動講述中國軍隊故事、傳播中國軍隊聲音,塑造我軍良好的對外形象,努力形成正向輿論場,在新的軍事輿論引導戰線上贏得先機和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