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浙江高考第一批次開始填寫志愿的日子。在考生和家長正忙著為高考志愿奔波“取經”的時候,不少培訓機構卻打著“高考志愿一對一指導”的招牌,吸引沒有填報經驗的考生和家長關注,收費雖動輒三四千元,未料生意仍十分火爆。
這些輔助系統、一對一指導、專家意見,究竟靠不靠譜?高昂價格背后,真有其獨家門道?日前,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探訪
機構:一張excel表格+性格測試= 3600元
昨天上午,記者以一名高考生的身份,走訪了位于杭州市解放路上的一家志愿指導培訓機構。
前來咨詢的考生和家長非常多,每個咨詢室都坐滿了人,并且還有預約了下一個時段咨詢的考生在門口等候。沒有預約的記者只能被安排在教師辦公室,坐在臨時騰出來的一張電腦桌前。
一名自稱姓施的老師接待了記者。根據之前了解,機構宣稱由資深專家一對一輔導填報志愿,可記者環顧四周,不僅施老師看起來非常年輕,整個辦公室的老師們也都和施老師年紀相仿,不像是做了幾年志愿指導的樣子。記者不放心地問了一句:“老師你多大?是專家嗎?”施老師笑笑,只說自己是某師范大學畢業的,不再解釋其他。
接著,施老師在電腦中打開了一張excel表格,里面密密麻麻記錄了歷年全國各個院校各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通過表格點點鼠標,輸入記者的考分和高考省內名次,推薦的院校立馬跳出。記者仔細看了一下,被推薦的院校和專業,是通過“歷年排名略低于考生的名次”和“專業分差在3分以內”這兩個條件選出來的。
可這樣的數據,不論是網絡上,還是學校、浙江省考試院提供的參考信息上都有,這和考生自己在家研究的有何區別呢?
施老師解釋,使用的數據的確是根據書上整理的,做成了電子表格的形式,篩選信息非常方便,對考生來說也是一目了然。二來,網絡上提供的大部分數據只顯示院校的錄取線,而這里的數據能夠精確到各個專業,“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分數剛夠一本院校,不敢填,但通過我們的建議,他最后讀上了熱門學校的冷門專業,圓了一本夢。”施老師舉例說。
機構還提供考生性格測試,考生們通過回答系統問題被歸類到九大性格,每種性格分別對應一些合適的專業,給學生提供參考。除此以外,在整個填報志愿期間,老師一共向考生提供三到四次,每次一小時的單獨指導服務,直到考生被錄取為止,全部費用為3600多元。若考生最后未能如愿進入理想的學校和專業,機構會賠付50%的咨詢費。
施老師說,整套系統是花了十幾萬獨家制作的,性格測試的題目也經過了科學設計,再加上老師不斷地一對一指導,出來的結果當然更加專業。“絕不是外面那些一次性機構可以比的,我們會確保考生不浪費任何一分,否則就賠錢。”
家長:太便宜的反而不可信
在給記者講解期間,施老師共接了3次電話,都是咨詢填志愿的考生家長打來的,施老師表示自己的預約已經排到了下午近4點,咨詢情況非常火爆。
暫且撇開可靠度不談,3000多元的志愿填報咨詢費,卻依然有這么多考生和家長青睞,原因何在?
坐在咨詢室門外等候的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朋友的女兒去年參加高考,原本有希望去一所更好的學校,就因為沒敢填,現在特別后悔。今年輪到陳女士陪自己的孩子填志愿,為了孩子有個好前程,必須要找個專家好好重視一下。
但類似的填志愿系統網站很多,有的甚至免費提供,為什么不找一家相對便宜的呢?
陳女士直言,價格太低的反而不敢使用,擔心制作簡陋數據出錯,“填志愿就只有這一次,現在在外面找個補習老師,買點補品,也要上千塊,挑學校選專業這么重要的事情,當然也要舍得花錢了。”陳女士說,看中這里也是因為提供了一對一的輔導,更專業。
同時,也有一些考生被機構提供的性格測試所打動。考生小余說:“很多人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專業不合適,我現在也沒有喜歡的專業,不敢亂填。”小余以前就在這里上過輔導班,也是這里的老師推薦他來咨詢的,“這家機構做了好幾年的高考培訓,應該有很多專家,意見也準的。”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前來咨詢的考生成績,除了徘徊在一本線邊緣,糾結該不該“沖”的,還有相當一批是成績非常不理想的考生。
網站:同一個專家,咨詢價不同
和記者探訪的那家培訓機構差不多,不少同類咨詢網站也是按照輸入成績,與歷年分數對比得出結論,不少網站也提供了性格、職業傾向等免費的測試,只要注冊會員就可以使用。
每個咨詢網站都有相應的專家咨詢團隊,除了專家們的姓名照片、畢業高校,在個人簡歷上往往還會加上“高考志愿專家”、“個人職業規劃師”等頭銜。不過想聽專家的意見價格可不低,按照短信回復、電話咨詢和面談3種方式分為3檔,一般電話咨詢費用一小時在1600元左右,面談最高則達到了七八千。
記者發現,雖然類似的網站很多,但有幾家網站卻在使用同一批專家資源,而且價格也天差地別。比如有一位來自北京的專家,畢業于一所著名高校,還曾出過相應的填報志愿參考書,在一家網站上他的咨詢費用是3680元,而在另一家則是免費回答,只不過回答問題是以網上回復的形式,至于電腦前坐著的那個人究竟是誰,誰也說不清楚。
揭黑
高校花錢捏造后臺假數據
不知從何時起,高考填志愿成了一門搶手的生意。一時間,各種志愿填報“小助手”四起。魚龍混雜,非專業人士不好辯。
昨天,一位曾參與過開發志愿填報軟件的業內人士對早報記者坦言,“的確有開發者會對數據庫做修改。”
手腳怎么做?主要有兩種方法。“把某校的往年錄取分數線改高。比如,原本是605分的,后臺改成615分。這樣改的目的是,學校吸引到了更好的生源。”她透露。
可對學生來說,損失太大了。原本可上更好的高校,但按這套坑人的方案填寫,卻落入了差一些的學校。
同時,開發者的自我保護做得相當“到位”,“用戶還感覺不出來這種落差是因為軟件出了問題。”
第二種方法是,“在這套軟件里,推高某些高校的出現頻率。”
無論是哪種修改,學校都要花重金給軟件開發者。“開發者從學校手里拿的錢比單純賣系統給考生賺得多。”她說。在不少場合,她親耳聽到動過手腳的高校大方地自我曝光。
另外,她認為,“去盈利機構還有一個風險,他們可能會把學生的數據泄露出去。”
“選擇高考志愿填報評估系統,盡量找正規的開發單位。”拿到參考方案后,還是要自己多下功夫,“多了解參考方案中的學校和專業,到底是否適合孩子。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傾向、家庭實力等等因素。畢竟,最了解自己的人肯定是自己,不可能是機器。”
所謂專業咨詢師多為在校大學生
談起培訓機構介入高考志愿填報,業內人士小胡就直感慨:“他們是掉到錢眼里去了”。
所謂一對一專業咨詢師,不過是在校大學生。“他們都是來兼職的,過完暑假就不在了。做成一個,就給一定的提成。在校大學生連自己的職業規劃都做不好,怎么給考生指導?”
“上崗前,他們都會經過專業培訓,培訓的內容無非是如何應對家長,如何解讀跑出來的數據。其實說到底專業咨詢師,就是教你怎么看下測試結果。”
如此忽悠,怎么可能給出專業建議?
所謂的獨家開發系統,都是拷貝拼接組裝的產物。“雇用黑客攻克相關網站,拿到一手數據,然后再進行一些修改。有的還不修改,直接拿過來用。最終組合成集性格測評、職業傾向、志愿填報于一體的所謂獨家系統。這套系統一經開放,就一本萬利了。”
“你想,這涉及心理學等各種專業知識,得專家長期研究才行,光靠一個培訓機構怎么可能實現?”
專家
數據處理若不科學,容易誤導人
高考志愿填報測評系統,到底靠不靠譜?昨天,早報記者也專門請教了杭州市教育考試院的相關專家。
“僅僅作為參考可以,高考填志愿還要牽扯很多非技術的因素。填志愿是以人為主,不能用技術主宰人生道路。”
他認為,純數據得出的結論是機械的,在填志愿中,非智力因素更重要。“性格、興趣,怎么可能單純的一套體系就能測出來?”
雖然,各校歷年的錄取分數都公開可查,但如何利用這些數據整合出一個運算結果,卻大有講究。
“軟件設計者對設定的參數值理解會跟我們不同,到底是超三五分能報呢,還是超一兩分就算能上呢?”
如果數據處理不科學,后臺運算統計的標準不得當,那么最終推送的志愿填報方案就會產生誤導。
又如何判斷志愿填報咨詢師是否專業?“一看上就很年輕剛畢業,肯定不合適。最起碼,得干過這行,比如,中學老師高三帶過好多年有經驗了,或是做過多年的招生工作。”他表示。
在他看來,培訓機構介入高考志愿填報多少帶有利益傾向,利益一旦介入,問題就變得不那么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