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發展資源。然而,隨之而來的數據泄露危機,給個人、企業甚至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與威脅。本文將綜合探討企業數據泄露的主要途徑和原因,并提出防護建議。
數據泄露的主要原因
了解數據泄露的原因對于實施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至關重要,研究發現,導致現代企業數據泄露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01
系統配置錯誤
在網絡安全世界里,攻擊者一直在尋找入侵系統并破壞數據的最優路徑,而錯誤的系統配置和不安全的默認配置正是他們最喜歡的載體,因為這些錯誤的配置信息使他們能夠非常輕松地訪問關鍵業務系統和數據。特別是在云計算應用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的背景下,云環境的復雜性進一步限制了安全團隊為企業提供安全保護的能力,這導致了更多的配置錯誤在被修復前就已經被廣泛的惡意利用。
多項研究報告指出,配置錯誤已經成為導致企業敏感數據泄露的最主要原因,有超過90%的數據安全泄露事件都和企業自身的錯誤直接/間接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安全運營人員需要部署一套完善的安全配置管理(SecCM)計劃,持續對企業整體環境中各種易受攻擊的錯誤配置進行全面管理。
02
勒索軟件攻擊
勒索軟件攻擊是指攻擊者通過劫持用戶的系統或數據資產,實施以資金敲詐為主要目標的違法活動。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勒索軟件攻擊已經成為危害最嚴重的、最普遍的網絡攻擊模式。根據勒索行為的攻擊目標,勒索攻擊可分為一般勒索攻擊和定向勒索攻擊。一般勒索攻擊通常會采用“廣撒網”的方式向網絡中散布攻擊組件,引誘未知的受害者被攻擊。定向勒索的攻擊者通常會提前收集目標者地域、業務特征、使用軟件等信息,用于制定有針對性的攻擊策略或攻擊工具。
由于勒索軟件攻擊的手段不斷復雜化,對于勒索攻擊防御也不再是簡單的端點式安全防護,而是應該構建一體化的勒索軟件攻擊防護體系,全面覆蓋攻擊的預測、防護、檢測和響應。依照攻擊發生的狀態,防護流程可分為勒索防護策略建立、勒索攻擊事前防護、勒索攻擊識別阻斷、勒索攻擊應急響應等主要階段。
03
內部威脅
內部威脅是導致現代企業數據泄露的最常見途徑之一,因為內部人員往往是組織默認可信的人,通過合法訪問組織的關鍵資產,內部人員可以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輕松竊取敏感數據或植入惡意木馬病毒。不過,并非所有類型的內部威脅都是惡意的,因為一些安全意識薄弱的員工也會在無意中泄露企業的機密數據。
盡管內部威脅早已不是什么新鮮概念,但直到目前,大多數企業對內部威脅問題仍然沒有足夠的重視,并且缺乏有效的應對和防護措施。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中,由于內部威脅導致的數據泄露事件增加了47%,有70%的受訪企業遭遇過由于內部威脅引發的安全事件。超過半數的受訪企業在應對內部威脅時仍然是以事后補救為主。
04
第三方數據泄露
將部分業務外包給第三方,與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推進項目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中非常普遍的業務發展模式,然而這也衍生出第三方數據泄露的問題。第三方數據泄露主要指由于供應鏈中某個環節發生被黑客攻擊或存在漏洞等問題,導致企業數據被泄露或者遭受破壞的情況。這不僅會導致企業的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企業形象和客戶信任度,甚至會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導致第三方數據泄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供應鏈的安全問題長期以來都被企業忽視,缺乏必要的監管和控制機制;其次,很多企業對于第三方安全狀態的審查和管理不夠嚴格,即使第三方存在著大量安全漏洞和隱患,企業也往往不知情,這些都給黑客攻擊留下了可乘之機。
為了防止第三方數據泄露事件的發生,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企業要加強對第三方供應商的審核和管理,對供應商現有的安全措施進行評估,簽署安全協議并建立監控機制,確保供應商能夠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保護。企業還應該建立詳細的訪問控制和權限管理,實現對用戶真正需求的精確授權,避免濫用權限的情況。此外,使用WAF和堡壘機等安全產品,對防止第三方數據泄露事件的發生也有很大幫助。
05
API安全漏洞
當今社會已進入一個信息廣泛互聯和共享的時代,API技術逐漸成為現代數字業務環境的基礎組成,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實現的核心要素。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依賴API進行服務連接、傳輸數據和控制系統。然而,API的爆炸性應用也極大地擴展了企業的攻擊面,增加了企業數據泄露的風險。
根據Salt Security公司最新發布的《API安全趨勢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2022年,全球企業組織的API應用數量同比增長了82%,其中的惡意API流量同比激增117%;47%的受訪企業在當前應用的API中檢測出安全漏洞,其中有31%的企業遭遇了敏感數據泄露和隱私安全事件,另有38%的企業發生了身份安全問題。報告同時顯示,只有11%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使用了針對性技術來進行API安全性檢測和保護工作。
防范數據泄露的7點建議
由于如今網絡攻擊越來越復雜,防止數據泄露變得困難重重,但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幫助企業組織防止數據泄露事件的發生,研究人員梳理總結了以下7點建議:
01
實施數據安全威脅檢測和響應(DDR)策略
企業需要使用實時監控系統來檢測異常數據訪問活動,及時發現并處置潛在的數據泄露事件。與傳統的DLP系統不同,DDR方案要求優先考慮行為分析和實時監控,并通過機器學習自動識別和響應數據安全事件。
02
加強第三方風險評估
企業需要準確認知,所有合作伙伴的安全風險也同樣是自己的風險,所以企業必須知道所有合作方的安全現狀,并與他們共同實現在數據安全防護方面的協同,共同保護彼此的數據安全利用。
03
做好網絡安全基礎能力建設
如前文所述,企業數據泄露事件可能由于多種不安全的原因所引發,因此,在保護數據安全過程中,數據加密、數據脫敏、DLP、網絡隔離和密碼管理等防護措施并未過時,它們都應該被落實到位,并保證策略配置的有效性。
04
建立完善的數據訪問控制
企業要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可以訪問特定數據。實施最小特權原則(POLP)可以為每個用戶提供僅限于完成任務所需的系統和數據訪問權限。企業還應該消除長期性的賬號使用,從賬戶建立開始,就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權限使用限制,并定期進行評估優化。
05
加強安全意識培訓
保護數據安全不僅僅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每個員工應盡的義務。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員工都是最后的數據安全防線。定期開展安全意識培訓可以幫助員工識別威脅,了解安全法規,并學習如何應對風險。
06
定期開展實戰化演練
為了驗證數據安全防護措施的有效性,企業組織應該定期開展實戰化背景下的數據泄露防護演練。通過模擬真實的網絡事件,發現目前防護措施中的薄弱環節并進行改進優化。
07
數據備份與恢復
為了降低數據泄露事件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企業還應該建立有效的數據備份和恢復系統,在數據泄露事件發生時能夠快速恢復受損數據,防止關鍵業務系統的運行中斷。
參考鏈接:
ttps://datafloq.com/read/most-common-causes-data-leakage-2023/?ref=hackernoon.com
來源:安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