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900元,拿1000元加油卡,購卡就打折,現金返還,不需走賬,業務量大的,還有5個點的業務提成。”——今年5月份以來,這條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瘋轉”。然而,這個9折購買加油卡的“生意”,“正常”運作了近1個月后,終成泡影。當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上家突然消失后,只留下那些試圖賺取傭金和優惠的各級終端代理商和消費者們欲哭無淚。目前,浦東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此事。
[騙局詳析]
1、上家在微信上發信息稱可九折銷售加油卡
2、第一次交易時,上家爽快給卡,并透露交易量大可提傭金,但轉賬與給卡存在一定時間差
3、賺取傭金有條件,每天轉給上家的款項有數額要求
4、轉賬人發現不能及時給卡,上家用各種借口百般拖延
5、上家及上家的上家先后消失,轉賬人錢卡兩空
為賺傭金一天轉賬20萬
今年5月底,胥先生的前同事張欽給他發來一條微信,說其老婆應潔在給中石化銷售加油卡,九折優惠,優惠的錢現場返回,也就是說你買1000元加油卡,只要支付900元現金(購買的量大還有優惠),而且這個加油卡可在中石化各網點加油。
胥先生想著幫幫老同事,隨手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了一下。沒想到,第二天就有朋友向他詢問買卡的事:“我就問張欽,怎么買?張欽說,你把錢打過來,我們把卡給你,就這么簡單。”
幾天后,先后就有24個人向胥先生轉賬3萬元購卡。胥先生順手把錢轉給了應潔,7天后,他到應潔的家中拿回了26張加油卡,的確是按9折付款。應潔還說,會給胥先生一筆傭金,5%起點,銷售量越大,傭金比例越高,每月結算一次。
胥先生把26張加油卡發給24個朋友后,大家都很滿意。他逐漸對應潔的許諾心動了:“反正這個生意也不需要我到處搞推銷,每天都會有人找我買卡。我幫他們轉轉手就能拿點傭金,也很不錯。”
同樣動心的還有李先生,他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加入應潔的“營銷團隊”的。5月26日,李先生第一次向應潔購卡:付款1.8萬元,拿回了2萬元加油卡。實際上,這1.8萬元是李先生9個朋友的,其中一家物流公司老板買了兩張5000元的卡。“這家物流公司有幾輛大集卡,1萬塊錢的油,跑幾趟就沒了。”李先生說。
不過,實際加入之后,李先生才發現應潔的傭金并不是那么好拿的,條件甚至有點兒苛刻,她要求李先生每天都要向她的賬戶里轉入至少5萬元。為了保證傭金到手,李先生就跟那家物流公司的老板商量,以每天5萬元的節奏,由李先生代他向應潔購卡。而李先生實際往應潔賬戶轉入的款項有時達到20萬元。此外,應潔還告訴李先生,轉款當天并不能馬上拿到加油卡,一般都要等幾天后才能拿到。
上家、上家的上家都消失了
這門“生意”的正常狀態,維持到6月17日。
這一天,李先生原本應該拿到6月10日轉賬的11萬元所買的加油卡了,卡面金額全都是1000元一張。但應潔說,這些小面額的加油卡因為買的人太多,供應不上,需要等幾天。李先生對此深信不疑,仍然繼續向應潔轉賬,一直持續到6月23日。期間,他僅從應潔處拿到過一批面額5000元一張的加油卡,總計20萬元,其余面額1000元的加油卡一直拖欠著。
6月23日,李先生、胥先生要拿卡了。應潔在電話里告訴他們:這批卡總共6000多張,由中石化北京總部制作,制卡人將帶著這些卡,乘飛機來上海,估計當天中午到。然而,到了中午,應潔又來電話說,因為這批卡在首都機場不能通過安檢,對方改乘高鐵來上海,并把車次告訴了大家,稱火車將于24日上午10點21分抵達虹橋火車站。
24日中午,應潔再次來電,稱這批卡已到上海,他們已經拿到了。李先生要求立即過去拿卡,但應潔說,暫時還不能把卡給他們,因為卡是北京的,需要集中修改加油卡上的地域信息。
24日下午,應潔又跟李先生等人說,卡不能親手交給大家,要通過快遞公司發貨。她正在虹口區塘沽路一家快遞公司辦理。李先生等不及了,下午3點多,直接找到了塘沽路這家快遞公司,的確看到應潔坐在那里填一大堆快遞單子,以為真的要發快遞,又相信了。
但直到25日,這批加油卡還是沒到李先生等人的手上。此后2天,李先生與應潔、快遞公司進了數次溝通,但依然沒拿到卡。
27日上午,應潔給李先生打來電話了,叫大家去局門路某號拿卡。“我們趕到時,那里已經聚集了20多個人,都是來拿卡的。”本來說好下午2點40分拿卡,可是一直等到5點多,應潔才出現,她說她還是沒有拿到卡,然后就帶著大家去她“上家”那里拿卡。
應潔的“上家”租住在塘沽路一條弄堂里,跑過去才發現,上家人不在。應潔說,她被騙了,大家報警吧!應潔稱,她被騙的金額共有475萬元。
28日凌晨,胥先生等人發現,應潔不見了。
28日當天,胥先生等人又找到張欽、應潔雙方的父母家里,發現兩家人也都沒了蹤影。
事實上,直到事發,無論是胥先生還是李先生,都沒能從應潔那里拿到一分錢傭金。
[受害人口述]
資金缺口大,已面臨賣房、離婚等窘境
受害人胥先生和李先生等人,都是30歲左右,剛剛結婚。
胥先生有一個開廠的朋友先后委托他,向應潔轉賬80多萬元,最終只拿到了50多萬元加油卡,還有30萬元的卡沒拿到。加上其他受害人的錢,胥先生這里共有40多萬元的缺口。
李先生的缺口更大,他事后算了一下,從5月26日至6月23日,他先后向應潔轉賬414萬余元,有1162800元沒有兌現加油卡。
“這些錢都是別人的,那個物流公司的老板填進去72萬元,他已經表示不會跟我善罷甘休。”李先生說,出事之后,那名物流老板已經讓他寫了一張“借條”,如果在8月31日前不能歸還72萬元,該債務將變成100萬元。雖然該欠條的合法性無從說起,但是,李先生的確承受著巨大的還款壓力。
前天晚上,李先生更新了他的微信,上面發了一張圖片:一條狗安詳地躺在燈光下。他在圖片下傷感地寫了一句:“我們還能住多久?”是的,李先生打算賣房還債了:“我欠117萬,我這房子還有一部分貸款,最多到手50萬,就算賣了房子也還不上這筆錢啊!”
而在“中石化加油卡受害群”里,一名受害者表示,丈母娘已經在勸說女兒跟他離婚。
[發卡方回應]
中石化:最近發現有兩人購卡行為異常
應潔失聯后,李先生等人才想起來,此前應潔曾帶領他們到威海路中國石化上海VIP中心拿過加油卡。
“她總是叫我們在下面等,說非工作人員不能進去。”李先生說,的確有很多單位是不讓陌生人進去的,所以,他們就一直沒有上去。
VIP中心已貼“風險公告”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威海路中國石化上海VIP中心,柜臺工作人員聽了記者的敘述后,感到非常詫異:“我們這里是售卡大廳,誰都可以來的,怎么會把顧客拒之門外呢?”
中石化上海VIP中心相關負責人王先生說,最近一段時間他們發現有兩人(購卡時登記的名字為王某、朱某)購卡行為異常,一方面是金額巨大,另一方面是購卡頻繁。所以他們就在門外貼出一份“風險公告”。
記者看到,門外的確貼有一份公告:近期發現有人通過團購等方式倒賣中國石化加油卡、充值卡,中石化就此聲明,中石化未與任何網站合作團購,也未授權系統外單位、個人銷售加油卡。因從非正規渠道購卡或充值造成資金損失,中石化概不負責。落款時間為6月12日。該公告還列舉了非正規渠道購卡的風險:收了錢不給卡、收了錢給空卡。此外還利用主卡副卡混淆消費者,具體做法是先用主卡分配資金到副卡中,將充值卡的副卡出售給消費者,然后將副卡掛失,副卡里的錢就又回到了主卡中。
王先生說,從2004年售卡至今,他們公司從來沒有與第三方合作過。
嫌疑人可掛失卡或移資
針對李先生等人的反映,自從6月23日出事之后,他們之前拿到的一批加油卡,有些竟然變成了空卡,甚至還有被凍結的卡。王先生解釋說,根據《中國石化加油卡章程》,金額超過1000元的卡,都要實名登記:“受害人買去的卡,可能登記的所有人實際上是詐騙嫌疑人,也就是說這張卡的所有人不是持卡人,而所有人(詐騙嫌疑人)可以通過提供身份信息,對加油卡進行掛失、移資等操作。”
王先生還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中石化的加油卡從來沒有打折銷售過,王某、朱某都是全價從中石化購買的加油卡:“他們全價買進,九折賣出,事情就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