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風險是組織在數字化過程中,由于數字化戰略缺失、管控措施薄弱、新技術應用不到位、數字技術對業務支持不足等造成的各類業務和技術風險。數字風險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面臨各種數字風險的沖擊,如 IT 治理風險、網絡安全風險、數字化應用風險、數字化轉型風險等,這些風險的存在將嚴重影響組織數字化進程,因此,應當對數字風險進行有效管理。
數字風險管理的4種方法
數字風險管理的核心就是識別、分析和因對可能影響組織數字化運營和發展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它是企業整體管理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幫助組織從容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在保護數字資產的同時,也抓住不確定環境變化帶來的機會。
在實現數字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是一種主動式的風險管理方法,強調提前規避可能給組織帶來風險的行為或決策。雖然規避風險看上去似乎很簡單,但實踐起來并不容易,需要認真評估各種業務運營的指標參數,以確保不會阻礙業務增長機會。同時,管理者需要思考決策在何時規避風險,以及采取穩妥的行動計劃。
組織可以采用徹底的風險評估和情景假設來權衡風險規避相比其他數字風險管理方法的成本和效益。這有助于確定風險規避是否符合組織的長期數字發展戰略目標和愿景,確保過于保守的方法沒有扼殺創新和進步。
2 風險緩解
風險緩解是一種較常用的風險管理技術方法,需要實施一系列能夠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或影響的措施。該管理方式強調在數字風險最小化風險和潛在效益最大化之間尋求平衡,確保組織的數字化進程能夠保持彈性、靈活性和適應性。
風險緩解已經成為當前企業數字風險管理的一個核心方面,旨在識別潛在風險、評估風險大小,并采取適當的行動來緩解風險。風險緩解旨在盡量減小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和發生后后果的嚴重程度。
3 風險接受
接受風險是組織數字風險管理過程中的一種戰略性選擇,管理者需要認識到,在實現數字化業務目標的過程中,一定程度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方法表明了組織對其風險管理能力、準備正面應對挑戰的信心。
在選擇接受風險時,組織常常需要接受一些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的低概率風險,但是當這種風險超出控制范圍時,組織就應該提前規劃好應對這些風險,即使其發生的概率很低。
如果有意識地接受某些風險,組織可以利用以前可能無法企及的機會。這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回報和創新,從而建立數字化發展中的競爭優勢。然而,這個決定通常需要做些準備,比如制定風險應急計劃或預留儲備金,以便有效地應對潛在的后果。
4 風險共擔(轉移)
風險共擔(轉移)是一種新型的數字風險管理方式,旨在將可能的數字風險潛在影響轉移給第三方,如網絡安全保險機構。另一種選擇是,作為轉移風險的合同條款,將數字化風險轉移給組織供應鏈中的某家供應商。這種風險管理方式的核心并非消除風險,而是在數字風險實際發生后,由第三方機構或合作伙伴來一起分擔相關的影響和損失,以便組織將更多資源和經歷關注到核心競爭力的建設上。
有效的數字風險共擔(轉移)通常需要認真地洽談和管理合同,以確保涉及的第三方能夠并愿意承擔指定的風險。此外,組織必須持續監控和評估這些第三方的關系和績效,以緩解風險轉移策略可能帶來的任何新風險,比如合作伙伴不合規或財務不穩定。
數字風險管理的關鍵技術
由于數字風險具有多面性,因此組織在開展數字風險管理時,也需要一系列廣泛的能力支撐,才能有效應對各種特定的風險因素。
1 風險識別能力
管理數字風險的基礎就是要能夠有效識別潛在的風險。當前,管理技術進步大大加強了組織風險識別能力。通過使用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組織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和識別可能忽視的風險。
在識別數字分險時,有幾個屢試不爽的方法,包括問卷調查、頭腦風暴、專家咨詢和開展風險審計,這些措施都能夠很好地了解存在哪些風險以及需要緩解的風險。
?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對于識別風險至關重要。由于調查問卷可以在整個組織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廣泛傳閱,因而更全面地洞察組織上下對面臨的許多風險的不同看法。這有助于風險管理團隊更好地理解和識別風險以及如何有效地緩解風險。
? 頭腦風暴
如果讓利益相關者召開頭腦風暴會探討潛在的風險,組織可以運用第一手的經驗和新的想法,以完善組織的其他風險識別工作。頭腦風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如何看待業務風險,這樣組織可以更有策略地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
? 專家咨詢
專家意見對于識別風險不可或缺。組織的風險識別流程可能存在偏見或缺口,外部專家帶來了不同的觀點,有助于為風險管理流程的下幾步做好準備。
? 信息系統審計
開展信息系統審計是一種獨立的、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包括鑒證、識別和分析問題以及提供管理建議和解決方案。有效地構建和落地信息系統審計工作,需要從審計的定義、目標、分類、范圍、內容、組織、人員、方法、程序、工具、技能、系統和技術等方面綜合規劃。
2 風險評估能力
在識別風險以后,就應該評估其潛在的影響和發生的概率。風險評估需要借助先進的工具來實現,包括模擬模型和風險矩陣,這類工具可以深入洞察已識別風險的性質和大小。若要進行成功的IT風險評估,組織需要評估風險影響和概率,并分析內部控制措施。組織的內部控制措施可能是技術性的,也可能是非技術性的,因此評估必須涉及多方面。
3 風險整合能力
現代企業會存在大量的數字化風險,組織在管理和處置時,需要合并其中重復性的風險,剔除一些影響有限或者幾乎不可能實際發生的風險。通過合并風險,組織將擁有一套更清晰、更有效的風險管理流程。
4 優先級評價
在數字風險管理工作中,組織需要就風險緩解的優先級和策略達成共識。無論是所有人觀點一致,還是某一部分人同意風險和風險文檔,這需要視組織的具體管理情形而定。大多數風險管理框架都將風險優先級設置作為一個正式要求,以避免在風險管理工作中引發不必要的沖突,并讓所有利益相關者就優先事項達成一致。
5 集中管理能力
在這個環節,組織需要制作統一的風險管理目錄,以便于簡化風險緩解流程,并防止過程中的混亂情況,因為一切都集中在一處。這個流程可以使用流行的風險管理軟件實現自動化和簡化,這類解決方案可以監控風險評估,并提供進度快照,幫助組織及團隊更有效地處理風險。
6 風險緩解能力
通過基于優先級的風險評估,團隊可以制定明確的風險緩解計劃和策略。風險緩解的實質是對每個已確定的風險采取最適當的處置措施。先進的風險緩解工具在這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可以簡化組織實施風險緩解策略的工作,并通過實時監控和調整以改進效果。此外,借助自動化的測試手段,組織可以確保風險緩解措施實際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并根據測試結果優化當前的風險管理計劃。
7 風險監控能力
只有通過持續的監控風險,組織才可以做到防患未然,隨時洞察數字化業務運營中面臨的潛在威脅。這也需要使用先進的監控工具,實施控制持續監控機制,才能有助于做到對風險管理計劃胸有成竹。實時的風險監控也能夠讓組織確信當前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在發揮應有的效果,因此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花在緩解需要人工處理的數字風險上。
參考鏈接:
https://hyperproof.io/resource/risk-management-techniques/
來源:安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