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網絡信息的短暫性:2013年發布的網頁中,有38%的網頁在十年后已無法訪問。
“互聯網是現代生活的巨大寶庫,擁有數千億個索引網頁,”皮尤研究中心表示,“但即使世界各地的用戶都依賴網絡來獲取書籍、圖片、新聞文章和其他資源,這些內容有時也會從視野中消失。”
報告顯示,2013年~2023年的所有網頁中,有四分之一已無法訪問。在較為久遠的內容中,這種趨勢更為明顯。2013年的網頁中,有38%已不復存在;2022年的網頁中,有8%已不復存在。皮尤研究中心表示,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頁面會被單獨刪除,或從其他功能都正常的網站上移除,這意味著只有鏈接及其內容會消失,而不是整個網站,但這仍會導致網絡世界中出現更多失效的鏈接。
新聞領域也出現了這種情況,23%的“新聞/信息”類網站至少有一個失效鏈接,美國政府網站也有21%的網頁至少有一個失效鏈接。研究還發現,維基百科上鏈接的所有參考資料中,有11%已無法訪問,54%的維基百科頁面上至少有一個參考鏈接指向不存在的網頁。
社交媒體也在“數字衰退”趨勢中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皮尤研究中心調查了2023年3月8日至4月27日期間,推特(Twitter,現已更名為X)上的近500萬個帖子。調查發現,到2023年6月15日,近五分之一的帖子在該網站上已不可見。在60%的情況下,發布推文的賬戶被設為私密、暫停或已刪除。在另外40%的情況下,刪除的是單個推文,而不是賬戶。然而,并非所有推文都會永遠消失。盡管皮尤發現,有一半最終被刪除的推文在發布后的前六天內就無法訪問了,但6%的消失推文在之后的某個時間點又再次出現。皮尤表示,這可能是由于賬戶被設為私密然后又恢復為公開,或者賬戶在停用后恢復。
與今天人們所發布的網頁相比,也許一張軟盤在未來十年保留下信息的概率更大。《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寫道:“網絡的脆弱性給所有依賴書面記錄的工作、興趣領域都帶來了困擾。URL中斷會造成參考資料丟失、搜索引擎優化的負面影響以及有價值的外部鏈接失效。更重要的是,它使幾十年前的文章變成了一具空殼,丟失了原始來源和背景。”
來源:Scrippsnews,The Register,PCMag
編譯: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