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資質單位(以下簡稱資質單位)的保密管理體系是否能管得住、管得好,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等,直接關系其所從事涉密業務相關的國家秘密安全。
2024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保密工作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遵循黨管保密、依法管理,積極防范、突出重點,技管并重、創新發展的原則”,《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資質審查細則和評分標準》中明確要求資質單位應定期開展保密風險評估。因此,資質單位有必要認真組織開展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不斷查找并及時堵塞保密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不斷完善保密管理體系,降低失泄密風險隱患,確保國家秘密安全。
作為資質單位,在日常保密管理工作中,應以預防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減少失泄密事件的發生,這就要求涉密資質單位采用風險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來加強保密管理。本期將為您介紹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的主要流程。
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流程
1.組織管理
《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資質審查細則和評分標準》規定,保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部署保密風險評估工作。法人或主要負責人的職責主要是提供人、財、物等條件保障,研究解決主要保密隱患和問題;保密總監的主要職責是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組織討論、審核保密風險自評估報告;其他成員主要職責是組織和帶領本部門人員對所承擔的業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保密風險進行自評估并提出初步應對措施。
2.制定方案
保密風險自評估可以是對本單位保密管理全面工作進行風險評估,也可以對某項工作或某方面進行評估。因此,在開展保密風險自評估前,首先應當制定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開展方案,明確評估對象、評估范圍、目標、參與人員、時間安排、解決哪些問題等內容。
3.深入動員
一個團隊或組織要做成一件事,事前統一思想認識非常重要。開展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也是一樣,保密工作領導小組的前期動員很關鍵,明確目標任務、時間節點,將大家的思想認識統一到一個方向或目標上來,并細化責任分工,使每項工作都能落實到人,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的情況,從而保證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效率和完成質量。
4.實施評估
在實施保密風險自評估過程中,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及業務骨干組織本部門保密風險自評估,按照本部門的業務流程和工作程序,結合本部門業務實際全面梳理存在的保密風險點,并提出初步應對措施。保密管理辦公室負責開展業務指導和各部門上報內容匯總,將匯總內容上報保密工作領導小組審核。
5.總結改進
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結束后,應形成保密風險點與防控措施一覽表,資質單位應當組織全體涉密人員進行總結和學習,及時跟進落實,防止評估結束直接入柜,措施未融入制度和業務流程,評估結果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同時,在日常保密管理活動中,應將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列入風險應對計劃,通過常規檢查、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監控已知風險等措施來驗證防控措施在實施過程中是否持續有效。
【摘編自《保密科學技術》2024年9月刊《淺談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資質單位如何開展保密風險自評估工作》一文,作者: 鞏建輝、曾程、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