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新一代蘋果手機——iPhone6就將與消費者見面了,屆時蘋果公司的健康醫療戰略也會隨之浮出水面。不僅是蘋果,其他的科技巨頭如谷歌、英特爾及三星也通過研發可穿戴設備或個人健康應用,將觸角伸向健康平臺,意在向消費者推出“應用+設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在以新一輪醫改為核心的政策推動下,智慧醫療健康及移動醫療產業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移動醫療打破了傳統醫療服務的地域時空限制,為養老需求增加、醫療服務供需矛盾加劇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事實上,早在2014年6月份,蘋果就發布了名為“HealthKit”的全新移動應用平臺,除了收集蘋果用戶的健康數據,市場更嗅到了健康產業的商業意味。據外媒報道,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指出,現有的健康應用僅提供孤立、片面的數據,蘋果希望,HealthKit能成為第三方醫療應用和硬件所收集信息的中樞。
谷歌也同跨國藥企諾華一道,共同開發一款“智能”隱形眼鏡,幫助糖尿病患者追蹤血糖水平。該隱形眼鏡的工作原理是分析佩戴者淚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將數據傳輸至移動設備中。谷歌希望假以時日,該隱形眼鏡所監測到的數據將更完善、更及時,那將有助于減少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病率。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超過37億美元的風投資金被投向了與移動大數據技術相關的現代醫療領域,僅2014年上半年,投入這一領域的風投資金就高達23億美元。
據統計,這些投資中有相當高的比例進入了與移動健康相關的各領域,比如將智能手機變為一支血壓計和用手機拍攝達到醫療品質的內耳照片等項目。這刺激了包括蘋果、高通、微軟等在內的科技巨頭著手開發移動健康產品或投資此類項目。
另外的資金主要進入了醫療大數據領域。據麥肯錫公司的估計,醫療大數據領域所蘊含的商機每年高達3000億到4500億美元以上,這主要包含數據采集類智能手機的研發應用和超強數據分析系統等領域。
據記者了解,在國內,九安醫療率先搭上蘋果商船,其iHeath健康智能腕表可搭載蘋果健康平臺。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在會上透露,一款名為“iHealth Align”的小型血糖儀下一步將在全球蘋果店發售,該產品可與手機連接,目前已通過FDA認證。
不僅是在國外,國內的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市場近年來也在不斷升溫。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的市場規模為4.2億元,預計到2017年,這一數字將逼近50億元,增長近10倍。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且發展最迅猛的手機用戶人群,因此,移動醫療商業模式也格外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關于移動醫療的APP已達到千余個,主要是面對醫院的B2B模式以及面對患者的B2C模式。面對專業人士的業務支持性應用如杏樹林,滿足尋醫問診需求的好大夫、春雨醫生,健康監測管理的如九安醫療、東軟熙康、三諾生物等。就在今年8月份,5U家庭醫生、掌上春雨醫生等向移動醫療解決方案,分別獲得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
隨著慢性疾病發病率上升和人口老齡化,實時監測健康的需要愈發高漲。可穿戴設備以及APP應用可以在醫療預算緊缺的時期,幫助醫生更好地掌握早期病癥信息,減少后期昂貴治療和長期住院的必要。因此,業內認為移動醫療將會在慢性病管理、老齡化及空巢老人、醫保支付壓力三個方面打開突破口。
5月27日,支付寶錢包宣布推出“未來醫院”計劃,希望通過支付寶在賬戶體系中,打通掛號、候診、醫院導航、繳費、取報告以及醫患互動的醫療服務的全生態鏈條,最終實現利用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管理平臺幫助用戶防病。
7月,百度也攜dulife平臺與北京市政府共同發布“北京健康云”平臺,計劃在2015年建成10個市民體驗中心,并預計第一個體驗中心將在今年8月底建設落成。
另一個案例是,今年5月,九安醫療旗下的iHealth全資子公司宣布與醫療公司CareInnovations合作。劉毅透露,iHealth負責收集美國65歲以上老人的健康數據之后會把相關數據提供給保險公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月的第二周,國際健康保險巨頭安泰(Aetna)宣布,將于2014年底關閉其消費者健康數據平臺——CarePass移動端和網絡端的服務。這也引發了業內外對數字醫療圈的擔憂。
“移動醫療的最大價值在于大數據和健康管理,但目前來看,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設備所采集的數據不統一、樣本量不足,尚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分析,這都對產品的口碑推廣和發展帶來影響。”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徐志鵬向記者表示,未來,移動醫療還將面臨行業監管空白、盈利方式單一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