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阿里巴巴起訴自媒體人葛甲侵犯名譽權一案,在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雙方針對葛甲數十篇文章進行激烈辯論之后,法院審判長宣布休庭,未當庭宣判。
雖說公堂之時暫時告一段落,但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之后真刀真槍起訴葛甲,主導出第一起自媒體被訴案,還是打破了業界寧靜,無數媒體、自媒體、互聯網從業人士對此事甚是關注。
有人說當阿里開始起訴葛甲先生,阿里就已經輸了。國內發聲日趨自由化,輿論放大了人們同情弱者仇視強者的心理,數千億美元市值的國際上市公司,如此對待“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對其的看法,無論案件輸贏,阿里無法在這個輿論日趨自由的時代阻止更多阿里黑的出現。應對阿里起訴的,或許并非葛甲一人,背后或許還有千千萬萬個葛甲。
阿里為何對阿里黑惱火
葛甲先生是最具代表的阿里黑,很多人早已養成每逢阿里發生大事,都看葛甲評論的習慣。在輿論場上,阿里的負面并非葛甲一人所撰寫、所傳播,很多時候葛甲身處評論作者的身份,更多地在稿件的傳播中處于弱勢地位,身處這個圈子,幾乎難有作者不被他人當槍使,為何阿里究根究底去起訴那些將葛甲先生當過槍使的人或機構,來給阿里因這些“負面”稿件所帶來的影響一個滿意的答復?
葛甲是著名的自媒體人,也是最知名的阿里黑,人們很容易理解阿里抓住涉嫌新聞敲詐的機構媒體追責,卻始終看不懂阿里巴巴發難的不是大力傳播葛甲先生稿件,在輿論傳播過程中推波助瀾的機構媒體,而是一個處于評論文章傳播劣勢地位的評論作者?這和自媒體時代的阿里黑獨具的風格有很大關系。
從某種角度考慮,如果真是有利可圖,葛甲可能早就能夠被“招安”,實在犯不著到在阿里正式葛甲之前,還在堅持做一名稱職的阿里黑。之所以阿里對阿里黑很惱火,是因為這些“阿里黑”們黑阿里“無利可求”、“生命力頑強”、能入小強一般在科技財經媒體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群勤奮地阿里黑從阿里的優勢與劣勢分析了解,能夠淡然地尋找到所黑公司的“痛點”,但論據的事實可能的確不夠充分。這樣與事實可能有所違背的聲音,是一家大公司難以忍受的。
當這群阿里黑無法被招安,卻又可以對輿論造成一定影響的情況下,阿里除了走公堂對癥殺雞敬候的方式,在那個思想脆弱又敏感的上市緘默期才會走出這樣的極端路線。
阿里系國際大公司 應允許外界多角度聲音的存在
縱然在沒上市之前,阿里巴巴的確就已經幫助中國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決了數以千萬計人的就業問題,這樣的貢獻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正因為所影響的人多了,阿里受到關注的人也多了。
評論作者要關注阿里巴巴,有存在借阿里影響力提升個人影響力的效果,但更多地是這樣一家公司讀者更為關注,評論作者能夠在此公司話題和讀者擁有更多的話題。縱觀國際上的其他互聯網公司,谷歌、亞馬遜、蘋果均有對應的谷歌黑、亞馬遜黑、蘋果黑,國際大公司應該允許外界多角度聲音的存在。
如果阿里起訴葛甲一案,葛甲先生敗訴,從此又對自媒體行業、媒體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大量大型企業效仿阿里對待輿論的行為,讓媒體上從此只能存在新聞通稿與被審核的評論稿件,這勢必將影響到我國輿論的正常發展,讓更多人們的意見無法訴說出來。
相信這樣的純公關性質媒體時代,是媒體人、讀者、乃至企業都難以忍受的。所以盡管阿里已經正式起訴葛甲,但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都希望雙方能有機會和解,阿里更開放地對外外界所發出的聲音,葛甲也繼續堅持自己的態度,以事實來論證,做一名自由的評論作者。
在9月23日法庭之上,阿里巴巴代表表示:葛甲可以宣稱與阿里淘寶觀點不一致,可以宣稱阿里觀點錯誤,但如果使用的詞匯是竊國大盜、無恥之徒,而且一次兩次反復,這就超越了自由的疆界,構成了侮辱。
誠然,備受爭議的葛甲作為最具代表的阿里黑,也許更正確地方是以榜樣的身份,帶領我們這些后輩更深入地了解阿里,發掘出阿里的問題,進而促使阿里能夠發現問題優化問題。以對阿里巴巴和其創始人馬云先生的文字侮辱,可能并非最可取的發聲方式。
但阿里在起訴葛甲,對外界展示的形象更多地是:還缺乏大公司的氣度。阿里在法庭上也表示了阿里的業績并未因葛甲先生的文章下滑,但這些文章客觀上損害了阿里業績的上升。
大公司大起來,離不開各界人士的支持,如果阿里不允許外界對其自由地發表多篇評論,長期研究他,或許這樣的大公司也的確并不值得作者將其視為其他大公司一樣關注。所以在阿里葛甲的法庭糾紛,自媒體們很需要阿里對于外在聲音的態度,這將影響到阿里在很多自媒體作者心中的定位。
葛甲之后 可能會迎來更多的阿里黑
筆者很難理解,為何IT領域的大公司能夠允許黑客們去攻克他們的產品,發現了漏洞成功攻克還會給予大額的獎勵,而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商市場老大,會這樣不情愿讓人們關注他,發現他問題,原因何在?
葛甲雖然被起訴,但這第一起自媒體被訴案,顯然已經被整個自媒體行業所關注。一家高影響力的公司,始終無法阻止人們對其的關注,對其發表看法。阿里起訴葛甲之后,還要表明不太喜歡外部發聲的態度,那么阿里就已經吵醒了一頭輿論獅子,這可能會讓更多好奇的人成為阿里黑,如若葛甲敗訴,阿里所應對的可能就是不求利益只為好奇心驅使的無數阿里黑了。
阿里是一家值得研究分析的企業,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業,葛甲相比阿里是一個處于弱勢地位自由的評論作者,雙方和解,或許是最好的結果。真正讓阿里應該重視的問題,或許不應該是該如何追求葛甲,追求部分機構媒體的責任,而是反思自己為何有那么多阿里黑對阿里不懷好意?阿里該如何應對這群阿里黑,是更開放地對待阿里黑,還是無法忍受這群阿里黑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