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24日在京揭幕。逾百場演講及交流活動不僅匯聚了一批國內重量級安全專家,也邀來首任美國國土安全部長湯姆·里奇、人稱“計算機病毒之父”的美國網絡安全專家弗雷德·科恩等國際“大腕”。各方論道京城——面對威脅日益嚴重,互聯網安全能否“道高一丈”?
隨著互聯網及移動互聯技術快速發展和普及,企業和個人在享受網絡帶來諸多福利的同時,也面臨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國內外專家強調,“網”羅天下的時代,網絡安全也應人人有責。
原美國國土安全部長湯姆·里奇當天上午在演講中說,全球共同面臨著來自網絡空間的安全威脅,不同國家及地區能夠從中找到利益“共同點”。
他隨后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包括中美兩國在內,不同國家的政府在很多問題上持有不同意見,但在打擊網絡犯罪、有組織犯罪、恐怖組織等方面“并沒有太多分歧”,可以發掘共同利益和合作契機,通過合作更為有效地化解共同面臨的威脅。
里奇在演講中強調,面對信息安全領域的巨大威脅,政府和私營領域“有能力、也有必要攜手防御”。
里奇告訴記者,10多年前當他出掌新成立的國土安全部時,對美國政府乃至社會各界而言,網絡安全議題的緊要性還被視為“一般”,受關注程度遠不及今日。而過去數年來,美國政府與私營領域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合作大幅增多,包括信息共享、技術共享等。以國土安全部自身為例,這一在“9·11”恐怖襲擊后新組建的部門已逐步成為聯邦政府內部一個重要樞紐,負責就網絡安全議題與其他部門溝通、聯絡。
他說,并非只有政府一方應該在互聯網安全方面投入,私營領域、互聯網用戶自身都應關注安全議題;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各界都應在加強網絡安全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
時光追溯至1983年,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高材生弗雷德·科恩首次編寫了一套能自動復制并在計算機之間傳播從而導致系統死機的程序,一個科研實驗就此揭開了這場迄今歷時31年的“攻防戰”的序幕。他此后在論文中首次界定了計算機病毒的含義,因而被外界稱為“計算機病毒之父”,此后一直投身于信息安全領域。
近年來較少公開露面的科恩首次到訪中國,并于24日在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發表演講。他說,數十年來,計算機逐步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信息安全科學理論卻沒有突破性發展,信息安全技術迫切需要重大革新,這已成為一個世界性課題。
他認為,重新構筑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在現有基礎上制訂合理的實踐標準卻可行且能更快見效。
網絡安全議題越來越熱,由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與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也受到高度關注。
主辦方預計,為期兩天的大會將吸引互聯網及信息安全企業、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等領域逾兩萬人參與。在大數據安全、物聯網信息安全等熱議話題之外,不少中國專家都聚焦人才議題,直指安全議題之熱凸顯中國網絡安全領域的人才缺口。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云曉春說,對比國內外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投入力度和方式發現,中國的投入仍相對集中于“硬件”上,而怎樣培養出更適應中國網絡安全實踐需要的人才、怎樣將優秀人才留在中國國內以及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內,是人們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說,信息安全行業的未來競爭一定是人才競爭,中國信息安全產業需要變得更“吸引人”,用成就感、事業心引來和留住更多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