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云服務商的崛起,每家都聲稱自己才是最好的,云服務因此日趨商品化。毫無疑問,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但在企業投身于云服務或是與云服務商簽訂合同之前,你得制定好相應的退出計劃。云退出計劃應該作為公司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且必須與公司業務的持續發展戰略步調一致。
選擇高質量的云服務商
如果云服務并沒有該服務商所聲稱的那般盡善盡美,那該如何是好?你會專注于一家云服務商么?多少的服務不可用,將會影響到你的業務?
想象一下,在你與某家云服務商簽署合同滿四月后,它并沒有達到你所預期的效果。而且,由于性能問題,或是一些影響價格和服務等級協議的變更,你的業務因此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幸的是,你已經跟該服務商簽訂了三年的協議,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沒有太多選擇的。
為了減少這些情況引發的風險,明確為云服務模型的各方面制定好內部適用的退出規范,就變得非常重要(云服務模型指的是軟件服務,平臺服務,以及基礎設施服務等)。在未來,企業必須應用這些規范。我們也需要對那些可能移植到云上的商業應用做好風險評估,研究它們如何在受最少惡劣影響的情況下,進行持續發展應用。當然,這些規范和考慮進去的因素,是建立在公司選擇了靠譜的云服務商基礎上的。
當云服務商倒閉時
在2013年的十月份,云服務商Nirvanix倒閉,并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該公司由此通知客戶,在云服務停止前,他們有兩周的時間轉移數據。當時,這在Nirvanix客戶中制造了大量混亂與恐慌氣氛(小編:話說普通人的資料基本上都備份了不止一處,大企業+大數據傷不起)
提早制定云退出計劃
一個問題:當你的云服務商將要倒閉或是不再可靠時,你應該做些什么來減少損失呢?你所制定的云戰略最需要保證的是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如果你的云服務商倒閉,需要多少天來進行數據轉移?
如果你的云服務商有連續協議或者第三方托管協議,那你就需要某種形式的預防措施,保證公司的數據在云服務商倒閉后能順利轉移。
為了降低公司數據丟失的潛在風險,這些問題是必須同云服務商談清楚的。最后,無論是從法律還是審計的角度來講,確保數據的安全性與可用性是你的責任,你得確保該云服務商能為此提供保證。
隨著市場上云服務商的日漸增多,機遇伴隨著風險,自然是一家歡喜一家愁。但是,如果你提前制定好一個合適的云退出戰略,一切主動權自然盡在你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