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喜歡,數字時代下的個人隱私可能已經不復存在。除了一些廠商需要收集用戶數據來推送廣告、黑客竊取私密文件用于不法勾當,一些國家的情報組織顯 然也密切監視著本國甚至是外國用戶的隱私,比如美國的“棱鏡計劃”。那么,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能做什么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私密生活呢?一起來看看數字隱 私設備的發展歷程。
通話監聽事實上一直存在于各國政府之間。二戰時期,各國政要之間的秘密通話通常是通過擾碼器來進行掩蓋,但經常遭到破解。所以在1942年,貝爾實驗室啟動了SIGSALY項目,以確保極為敏感的機密不會在電話中泄露。這項技術采用了隨機噪音及數字語音編碼,竊聽者智能聽到像“大黃蜂”一樣嗡嗡作響的噪音。
DIY讓黑客和技術人員們可以輕松地開發工具來反擊入侵技術。比如DIY一款電視遙控干擾機,將紅外屏蔽線路插入遙控器即可工作,不必擔心電視系統遭到入侵。
相比很多明星名人一定會對這款設備感興趣,因為它能夠讓一切數碼相機、攝像頭停止工作。早在2006年,喬治亞理工大學的發明家研發出一款設備,能夠掃描一定區域內的CCD感光元件設備及鏡頭,使用強光防止拍攝。不過,并不適用于膠片相機及CMOS傳感器。
如果你每天開車上班,顯然在公路上并沒有隱私可言,因為政府需要通過監控來保證行駛安全。不過,你可以通過一些設備來實現更靈活的駕駛形式,比如2007年推出的雷達激光探測器XRS R9G。它能夠監測速度、攝像頭、紅燈以及交警雷達的位置信息。
網上購物初期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支付安全性,人們也在一直為之努力。2009年,NetSecure發布了一款USB刷卡設備,可以連接到計算機上,通過專有的加密系統保證網上支付的安全。當然,現在此類設備已經非常普及,人們也更喜歡手機驗證、寶令等其他支付驗證方式。
雖然網絡入侵為隱私數據帶來風險,但現實中的盜竊也會泄露你的大量數據。2009年,Secu4推出的BlueWatchDog可以在手機超出30米安全范圍時發出警報提醒你,最高音量可達100分貝,可以把它看成是目前藍牙防盜標簽的早期原型。
想防止別人偷窺你的屏幕?使用涂料稀釋劑和3D眼鏡,可以DIY一塊別人看不到內容的屏幕。
無線路由器顯然是黑客進入家庭網絡的一種手段,所以你需要一些手段來實現更安全的網絡環境。電子前沿基金會(EFF)最近發布了Open Router固件,可以更好地控制網絡安全,諸如Netgear WNDR3800等無線路由器都可以安裝這款固件。
如果你在一些旅游景點中不想成為別人照片中的路人,可以考慮日本國家信息研究所在2013年發布的這款“遮面眼鏡”。它內置了11顆近紅外LED燈,能夠干擾數碼相機,讓拍攝者無法拍到清晰的面部。當然,戴著它出門恐怕很難不成為焦點。
不希望谷歌或是其他互聯網服務商追蹤你的網絡信息?可以考慮Pogoplug去年推出的Safeplug。它使用Tor網絡加密Web從而使其匿名化,幫助那些不懂得電腦及瀏覽器設置的人群獲得私人網絡。
Blackphone號稱“最安全的智能手機”,雖然基于Android開源平臺,但搭載了自家的PrivatOS及隱私類應用,可以加密通話、消息數據,也能夠方便地隱藏、加密任何手機中的文件。
Autothysis推出的SecureDrives硬盤不僅采用了256位加密系統,還能夠通過短信息遠程抹去一切內容,同時無法通過修復找回,可能是目前最安全的移動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