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銀里3萬元不翼而飛
“好心人”主動聯系退款
最近,下沙的張先生遭遇了一件離奇的事:銀行卡、U 盾、手機都在手中,卡里的錢卻沒了3萬元。
上周,張先生收到一條中國銀行的提示信息:銀行卡支出3萬余元人民幣。經過檢查,張先生確認自己的銀行卡和U盾、手機都在,也沒操作過網銀。
就在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時,他的電話響起,打電話的陌生女子自稱是江蘇某公司財務,說發現張先生的錢轉入了其公司的賬戶,問張先生是否被騙,并說現在她很忙,稍后再聯系張先生商議退款事宜。
掛了電話后,張先生半信半疑地登錄網銀查看,發現賬戶內的3萬余元果然不翼而飛。張先生冷靜地報了警。
接警后,民警立刻趕到張先生的住所詢問。正當民警向他了解事情經過時,陌生電話第二次打了進來。對方說,自己是看到了賬戶異常,所以好心聯系張先生,如果要退款,就按照她的提示進行操作。
民警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騙局,就以家屬的身份接過電話,對方要求提供手機驗證碼等信息。辦案民警一面與騙子周旋,拖延時間,一面撥打銀行客服咨詢。在銀行客服的指導下,民警通過操作很快將張先生的錢款轉了回來。
錢被轉走是假象
聯系受害人退款才是騙局
隨后,警方弄清了騙子的整套騙局。這種詐騙方式還是具有一定迷惑性的。
首先,騙子通過某些途徑竊取了持卡人的網銀賬號和密碼等信息。但僅憑這些信息,還不能詐騙成功。騙子還使用了網銀的默認功能——不需要U 盾即可進行貴金屬、理財產品交易。
騙子用賬號和密碼進了網銀后,用卡里的錢購買這些產品,造成持卡人的錢被轉走的假象。由于沒有U 盾不能轉賬,騙子再主動聯系持卡人,利用持卡人的恐慌心理,謊稱退款,指揮持卡人進行所謂的退款操作——其實是轉賬操作,最終將持卡人的錢轉走。
據辦案民警介紹,這種騙局上半年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有出現,但在開發區還是第一例,屬于新型的通訊詐騙。
民警提醒:
要留意網銀的默認功能
眼下雖然各家銀行紛紛針對網銀捆綁了安全性能很高的U 盾,但一些銀行的網銀不需要U 盾即可購買貴金屬、理財產品、信用卡還款等。因此,持卡人在開通網銀時,一定要留意這些默認功能,以免被騙子鉆了漏洞。
市民應該怎么防范這樣的陷阱呢?
民警提醒,首先不要在公用電腦或公共場合登錄網銀,使用完網銀后應及時退出登錄;開啟賬號保護功能,并在設置登錄賬號密碼時,以字符代替部分數字,提高安全等級。
此外,不少銀行的網銀都有“登錄短信提醒”、“登錄短信驗證”等功能,開啟這項功能可降低網銀被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