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冒充了我的號碼?
2014年7月,一條顯示發送號碼為“10086”的短信被火速傳播,它的內容為“尊敬的用戶:您的手機話費積分已滿足兌換XX元現金,請登陸:http://wac10086.com/等網址領取您的現金!中國移動。”有心動的客戶打開短信中的鏈接網址,輸入了自己的銀行賬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隨后按照要求下載一個App安裝至手機,最終等來的并不是已兌換好的現金,而是銀行賬號被盜刷上萬元的通知。
這種新型手機騙術正是利用了惡名昭彰的“偽基站”,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模擬“10086”代碼向客戶推送詐騙信息。目前“偽基站”已成為一大社會公害,不僅發送的短信大概占到垃圾短信總量70%,而且形成了從違法生產、銷售到使用的黑色產業鏈,且不斷滋生蔓延。大量案例警示,對其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鏈條整治,從刑事處罰到多部門查處的全方位圍剿,已是勢在必行。今年以來,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打擊整治專項行動,破獲詐騙、非法經營等各類刑事案件3540起,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1530名。
那么,如何有效防范“偽基站”垃圾短信,湖南移動工作人員提醒客戶:一是可以安裝相關手機軟件,攔截、過濾部分“偽基站”垃圾信息,目前中國移動研發的手機安全先鋒和奇虎公司開發的360安全衛士均有“偽基站”監測識別功能;二是對垃圾短信中所提供的內容,比如中獎、信用卡故障、航班改簽等類似信息,要保持警惕,即使短信的發送號碼是你非常熟悉的號碼,也需要仔細鑒別。切記,一定不要撥打垃圾短信中的電話號碼,以免上當受騙。
誰“毒殺”了我的手機?
2014年8月2日,一款名為“XX神器”的 “超級手機病毒”在全國爆發,感染用戶以千萬計,將浪漫七夕節鬧成了“全民殺毒節”。
“XX(機主名),看這個,ht://***********XXshenqi.apk。”收到熟人的這種短信,特別是短信前面還加了稱呼,不少人會習慣性將鏈接點開,殊不知就此踏入了手機病毒的陷阱。它之所以能迅速傳播,利用的就是“殺熟”這一方法,在盜用通訊錄后自動發送短信,讓手機機主損失話費。據網絡技術人員逆向分析發現,此手機病毒除了能讀取手機通訊錄信息,還會識別淘寶、網銀等個人敏感信息,并通過短信或郵箱等形式回傳至制作者的手上,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設想。
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資料顯示:僅2013年該中心掌握的手機病毒樣本數量超過85萬個,呈現爆炸式增長,其中安卓上的惡意程序占據主流,國內手機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一旦感染就會導致用戶手機死機、關機,個人資料被刪,向外發送垃圾郵件泄露個人信息,自動撥打電話、發短(彩)信等進行惡意扣費,嚴重的甚至會損毀 SIM卡、芯片等硬件,導致無法正常使用手機。
那么,如何防范手機病毒的傳播和感染?湖南移動客服中心工作人員表示,一是不要輕易打開手機接收到的不明信息與鏈接,并建議立即刪除該信息或鏈接,必要時通過電話確認信息來源;二是不要下載并安裝任何來歷不明的軟件,如需下載請到正規軟件平臺;三是使用SD卡、T-FLASH等內存卡交換數據時注意防止病毒感染;四是隱藏或關閉手機的藍牙功能,以防手機自動接收病毒,更不要安裝通過藍牙發送過來的可疑文件;五是平時對于手機內的電話本及重要信息要經常性備份,以防感染病毒后丟失;六是下載專業的手機安全管理軟件,至少每周進行一次全面殺毒清理;七是手機病毒感染,可通過恢復手機出廠設置或到售后點刷機來徹底根除病毒。
誰泄露了我的信息?
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剛拿到新房鑰匙,裝修公司就接踵而至推薦自己;才換了一部新車,代辦車牌、推銷保險的電話就不斷打來;預產期下個月,小寶寶還沒出生,奶粉商、做胎毛筆的就來電預約了……在這個網絡化的信息社會中,越來越多的陌生人能準確知道你的名字、聯系電話、家庭住址,甚至有關你婚否、房產、汽車等各種個人信息,你就像大庭廣眾之下被扒光了所有遮蓋物,毫無隱私、赤身裸體地暴露在他們面前。
一些不法分子置國家法律、個人道德于不顧,通過黑客盜取或工作之便非法獲取個人信息來謀取巨額利潤。近幾年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專門轉賣個人信息的公司,大多都是沒有營業執照的私人作坊,得到一份名單后,只要有人想買,就不限次數地轉手賣出。根據多地公安偵破相關案件總結披露,以下行為可能導致泄露個人信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包括互聯網上登記注冊、參與“問卷調查”、“售后服務單”信息被非正規商家利用、隨意丟棄各種票據及快遞單據等。
如何應對個人信息泄露的危機?湖南移動工作人員提醒:一是防范于未然,不填寫調查問卷,即使必須參與也不透露個人信息;不參與網上或街頭開展的填報聯系方式贏取小禮品活動;不丟棄任何可能泄露自己信息的資料或票據;不隨意在任何場所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到打印店完成打印后立刻刪除相關信息;在手機和電腦上安裝殺毒軟件、設置防火墻;使用正規有保障的網站進行瀏覽、購物;不隨意接收或者打開陌生人發送的郵件。二是中招及時補救,個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時間換賬號,更改重要的密碼,如損失嚴重需馬上報警,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