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電信行業網絡安全形勢并不容樂觀,網絡攻擊活動日趨頻繁。統計顯示,網絡惡意程序數量呈現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發現惡意程序36.7萬,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7.7%,其中惡意扣費類居首位占到55%,其次是遠程控制類和信息竊取類,分別占到16%和8%。
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2014年第三季度手機安全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Android病毒包同比下降8.5%,但中毒用戶數與病毒查殺次數均呈現大幅增長,而且三季度手機支付類病毒迎來了增長高峰,支付類手機病毒感染用戶總數達到了1105萬。
在使用智能手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給支付賬戶設置單獨的、高安全級別的密碼,給手機支付設置手勢密碼。2.不越獄、不給手機亂裝軟件。3.支付應實名認證。4.謹慎保管個人的身份證、銀行卡等隱私信息。5.不點擊不明鏈接,不安裝不明文件。6.丟失手機后應打電話給運營商和支付服務商掛失。
此外,公共WiFi網絡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一個便利的釣魚環境。如果需要在線或者移動支付,一定要保證自己的終端已經安裝上相應的安全軟件,如果沒有安裝安全軟件,WiFi也存在風險的話,那么最好避免涉及隱私和支付的操作。
那么應該如何保護網絡安全?面對無處不在的網絡安全威脅,作為網民一是不輕易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序,二是注意保護賬號和密碼,三是程序要及時打補丁。同時,也離不開主管部門和電信行業共謀共治,更離不開公眾監督和社會支持。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電信行業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落實電信行業網絡安全審查,加大關鍵軟硬件應用系統的自主研發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用戶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宣傳,積極拓展面向用戶的網絡安全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