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科技媒體人莫博士(Walt Mossberg)近日發表文章就如何理解谷歌與蘋果的智能手機市場之爭進行了詳解。文章稱,光從市場份額來看,你會覺得這場較量高下立判,谷歌占據80%以上份額的Android顯然壓過蘋果iOS。但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游戲尚未結束。雙方其實在玩不同的游戲,在不同的層面取得了成功。它們也都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想到智能手機——時下最重要的數字設備,人們普遍會將該行業僅僅看作是市場份額之爭。他們通常認為,在最強勢的兩股力量的較量中,擁有Android平臺的谷歌明顯壓過了擁有iOS平臺的蘋果,因此游戲已經結束。
不過,跟很多的傳統觀點一樣,這個例子也被過于簡單化了,忽視了諸多的細節。游戲尚未結束。事實上,兩位競爭者是在玩不同的游戲,二者的成功其實并不相互排斥。它們都非常成功,但體現在不同的標準和不同的技戰術上。
這兩家巨頭也都面臨著重大的挑戰,面臨著截然不同的挑戰。
谷歌Android市場份額優勢無可撼動
首先來說下市場份額。全球來看,搭載谷歌Android系統的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份額在80%至85%之間。這些份額分散在眾多的手機廠商當中。
蘋果iPhone——唯一一款使用iOS移動系統的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在10%至15%之間。
Android的市占率近年呈現快速增長,而蘋果的份額則出現萎縮,相比iPhone推出初期的巔峰表現有所遜色。(Android手機比iPhone晚一年問世,花了數年時間才壯大市場份額。)
這是谷歌的一項巨大成就,同時也是蘋果的真正問題或者潛在問題所在。但深入來看,這背后有著更復雜的情況。
蘋果依然表現出色
舉例來說,上述數據或許說明iPhone銷量處于下降狀態。但實際上遠非如此。在截至9月30日的最近一個季度,蘋果iPhone銷量接近4000萬部,超過多數分析師的預期,創下9月季度銷量新高,打破去年達成的舊記錄3400萬。
而且,該數字只是反映了兩款新iPhone在數量有限的國家幾周的銷售。還不清楚新一代iPhone最近的銷售表現,但早期的數據和實體店外的排隊盛況說明,它們的銷售相當強勁。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10月末聲稱,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成為了迄今為止賣得最快的iPhone機型”。
玩不同的游戲
另外,要指出的是,蘋果和谷歌在智能手機市場并不是直接競爭關系。谷歌并不生產手機,盡管它曾短暫擁有摩托羅拉移動。它是向手機制造商免費授權其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同時也為該系統和蘋果iOS開發諸多的應用。跟在搜索引擎上一樣,它在Android和應用上的收入來自收集用戶數據和利用那些數據出售廣告。
相比之下,蘋果強勁的移動操作系統iOS則只是其硬件產品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它并沒有出售或者對外授權iOS。蘋果的自有應用也沒有推向其它的移動平臺。相反,它是通過手機本身賺錢,iPhone可以說是硬件、軟件與云服務的結合體。
谷歌和蘋果在商業模式上的差異,也解釋了為什么谷歌在地圖服務上勝過蘋果。不過,蘋果在移動支付市場能夠從銀行和商戶那里得到更多的信任,因為它不收集數據,跟谷歌不一樣。
蘋果真正的競爭對手是Android手機廠商,主要是三星——唯一一家在全球范圍持續取得成功的Android手機廠商。
很顯然,沒有谷歌和Android的話,三星和其它的Android手機廠商可能無法對蘋果構成競爭。因此,Android統治性的市場份額不可謂不重要。只不過,它的決定性沒有表面上那么大,因為眾多的硬件廠商產品和形形式式的定制Android系統,使得Android嚴重碎片化。在蘋果眼里,很多的硬件廠商都不是它的競爭對手。
再進一步說,蘋果只是涉足智能手機的高端市場,因此它并沒有跟諸多的低端Android廠商正面交鋒。有人認為這最終會使得它走向衰落,但目前的情況是,蘋果能夠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賺取與份額不成比例的巨額利潤。
到目前為止,似乎谷歌和蘋果都能夠憑借各自的模式興旺發展。谷歌取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包括覆蓋低收入國家的廉價手機),來支持它的數據收集和廣告業務。蘋果則不僅能夠吸引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地位意識強的高收入人群,還能夠在相對貧窮的國家吸引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和上層人士。
兩家公司和各自的平臺均面臨著隱現的威脅。
蘋果的真正威脅
對于蘋果來說,主要的威脅在于,如果它滿足于低市場份額,那一旦它的市占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應用開發者們會停止或者放慢為iOS開發新應用。蘋果稱得上科技行業中的寶馬公司——市場份額低,但聲望和利潤都很高,不過寶馬并不依靠這種第三方的支持。
這意味著iPhone可能會重蹈蘋果Macintosh電腦的覆轍。在1990年代,Macintosh市占率降至微不足道的地步,應用開發者因而不再開發Mac版軟件,將精力全放在Windows平臺上。(Mac近年來強勢復蘇。)
目前還沒出現這樣的情況。應用開發商繼續積極開發iOS應用,而且通常都是先做iOS版再做Android版。這一部分是因為蘋果的平臺沒什么碎片化問題,開發難度比Android低很多;還因為蘋果用戶通常更愿意花錢買應用和應用內升級。
蘋果高層在采訪中堅稱,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都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甚至說大多數公開的市場份額數據都不靠譜,不過他們并沒給出解釋。
對于蘋果來說,解決潛在威脅的方案或許是做一款中端iPhone——不是廉價的劣質機型,而是一款性能穩健、功能豐富的機型,它沒有部分比較高級的特性,定價可以低些,但又無損蘋果的優質品牌。人們以后或許會不再愿意花650美元去買高檔手機,對此蘋果還沒有B計劃,就只是降價出售舊款機型。
摩托羅拉憑借中端市場戰略取得了一些成效,而正在崛起的小米也能夠做出漂亮的手機,而且定價比蘋果和三星的高端機型要低得多。
不過,iPhone產品經理格雷格·約斯懷克(Greg Joswiak)最近在Code/Mobile大會上對做中端手機的提議予以了駁斥。他說道,“我們探討過蘋果在1990年代犯下的一些錯誤,有些錯誤就是嘗試做廉價產品,追逐市場份額而非更好的用戶體驗。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你就不會再犯了……也許我們的想法很天真,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做出較為出色的產品,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那它總會有穩健的市場。穩健的市場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成為市場領先者。”
谷歌的真正危險
谷歌面臨的威脅體現在更多的層面。首先,Android陣營的第一大廠商三星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遭到蘋果和亞洲的一眾低端手機廠商的兩頭夾擊。這關系重大,因為很多其它的Android廠商要么還未實現盈利,要么沒有全球化,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24.7%,較去年同期的35%大幅下降。它的利潤也呈現下降,今年恐將錄得3年以來的最差表現。該公司已宣布計劃縮減智能手機產品線,還解雇了部分手機高管。
另外,或許更重要的一點是,越來越多的Android手機搭載的是Android的免費開源版本,即沒有谷歌的整個自有應用套裝的版本,這意味著谷歌不能從這些手機賺錢。據部分機構估計,這類Android手機的市場份額最高達到20%。
面對這一問題,谷歌推出了Android One項目,讓手機廠商們能夠給新興市場打造帶有谷歌應用套裝的100美元低端手機。不過,還不清楚這一行動能否奏效。
總的來說,谷歌和蘋果之間的競爭關系十分復雜,遠不是簡單的市場份額數據可以道清的;各自的智能手機平臺也都面臨著重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