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北京市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建立了一個IaaS平臺(基礎設施即服務),并提供了其中的服務器,存儲設備,交換機,安全設備,防火墻,云平臺,和O&M服務,可以幫助用戶可靠的擴展云計算基礎設施,并支持不同類型的業務運行。
2010年10月,北京市發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動計劃》,計劃意在整合本市云計算產業的高端人才、風險投資、產業基地、創新性企業等產業發展要素,推動云計算產業早起步、快發展、上規模,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希望基于此在2015年帶動云計算產業鏈形成2000億元產值。
北京市政府電子政務云數據中心項目是北京市“祥云工程”的云應用重大示范工程,北京市政府希望在新一輪電子政務建設中應用云計算模式,推動北京市電子政務向更高層次躍進,同時通過示范項目培育北京市云計算產業鏈。
作為首都,北京市“祥云計劃”成為國家云計算試點中最引人矚目的部分,政府在計劃中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需要建立一個云計算的實際商用局點,既滿足試驗和檢驗的需求,更要成為帶頭使用云計算的模范。在政府的各類信息化系統中,政務云平臺是使用云計算需求最迫切的系統。
同時,在建設體制和技術上,電子政務外網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需要通過新的架構新的技術來解決:
政務外網分散建設:
原有電子政務外網業務分散在近三十個委辦局的小數據中心,相互獨立形成“信息孤島”,信息和資源難以共享,難以形成高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站群。因為業務獨享物理的計算和存儲資源,資源利用率平均不到16%,造成了很大浪費。
大量互聯網出口:原有近三十個小數據中心都有各自的接口分別接入互聯網,每個接口都承受著每月10萬次以上的安全威脅,各委辦局的安全防護能力參差不齊,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IT運維管理難:
平均每個委辦局數據中心都配備2個以上的IT運維人員,近三十個委辦局政務外網的運維人員超過70人。但是分散的數據中心普遍缺乏專業的IT運維能力,處理問題的效率非常低,知識和經驗無法共享,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
國產化要求:政務外網是政府服務民生的窗口,越來越多的關鍵數據和信息都承載在政務外網上,從國家安全的角度,需要盡可能采用國產設備。
方案采用華為云計算技術建設電子政務數據中心IaaS平臺,提供從服務器、存儲設備、交換設備、安全設備、防火墻、云平臺到運維管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集約化建設,有效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保證綠色可靠;基于統一Iaas平臺,適當部署現有成熟的PaaS平臺,豐富政務信息化應用。便于向黨政機關提供不同層次的SaaS政務應用,快速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實現分權分域運維管理,支持各電子政務的使用單位通過數據中心的統一運維管理平臺,管理維護各自的網站系統。
解決方案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高效業務遷移工具和服務:
業務云化遷移是一個專業化的服務過程,包括現狀評估、規劃設計、實施驗證、試運行、業務上線等關鍵的環節。華為在業務云化遷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成熟的方法和流程,并且開發了P2V(物理機到虛擬機)、V2V(虛擬機到虛擬機)、數據庫遷移等一系列的自動化遷移工具。高效的遷移工具和服務,幫助政務云平臺業務快速平滑遷移。
多層次資源整合:
華為針對北京電子政務外網的情況,設計了完善的資源整合方案,最大化的發揮政務云平臺的價值。我們把近三十個小數據中心的政務外網業務用一個云平臺來承載,共享的架構解決了信息共享的問題,同時計算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原有近三十個互聯網接口統一為一個,采用完善的安全防護方案,極大降低了安全隱患,實現了快速統一管控。原近三十個數據中心獨立運維管理,現集中到政務云平臺統一運維,華為提供了可視化的運維系統,大大提升了運維的專業性,運維人力顯著降低。
自主知識產權:華為唯一提供了全套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并且具備核心技術開發能力,符合國產化保障信息安全的要求
國產化解決方案和產品,確保政府信息安全。
國內風起云涌地建設云計算平臺,但是真正上線承載實際業務的并不多見,現網業務快速上線是最好的示范。北京電子政務云平臺用僅僅3個月時間,把一批民生密切相關的外網業務(計生、社保、醫保、視頻北京等)平滑遷移到政務云平臺并上線運行,3個月真正商用,同時打破原有信息孤島實現深度共享,成為政務云平臺整合的典范。
方案應用后,將原來近三十個小數據中心不到16%的計算資源平均利用率提升到55%;互聯網統一出口后,網絡攻擊、病毒攻擊等安全威脅降為原來的5%;最后,在運維方面,原有近三十個小數據中心的運維人力為70人,而政務云數據中心僅需5人維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