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守護者計劃發布了《騰訊2016年第四季度反電信網絡詐騙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社會各界的重拳打擊下,2016年第四季度電信網絡詐騙熱度指數降為74,詐騙電話撥打次數,及詐騙損失金額全面下降。臨近春節,網絡購物類詐騙成為主要電信詐騙發生類型,廣告推銷短信也需警惕。
詐騙電話撥打次數及詐騙損失金額全面下降
在行業聯合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成為社會共識的情況下,全產業鏈成員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優勢互補,反電信網絡詐騙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從《報告》中可以看到,2016年第四季度宏觀詐騙形勢轉好,詐騙電話數量自第三季度以來,繼續保持下降態勢。騙子合計撥出的詐騙電話次數為7.2億次,環比下降50.03%。在行業合力打擊之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和詐騙金額損失全線下降,其中,第四季度合計遭受詐騙損失金額為47.4億元,環比上季度下降16%。
從《報告》中的結論可以了解到,環比上一季度,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平均損失金額下降了63.8%。該類型詐騙是眾多詐騙形式中最具危害性,平均每筆詐騙造成損失59255元。仿冒公檢法對民眾心理容易產生威懾作用,易造成大額損失詐騙。另外,臨近年末,年貨采購需求上升,網購詐騙案發頻率不斷上升。因此,在進行網購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返利、退款等網絡詐騙陷阱。
由于發達地區經濟活躍、人口稠密、流動性大,因此,電信網絡詐騙高發。廣東省以詐騙號碼影響用戶達1.73億人次,位列第一。江蘇和四川位列第二、第三位,分別影響用戶6394萬人和6083萬人次。另外,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是中部地區受影響較大區域。同時,分布在廣東省的手機病毒占比13.3%,成為手機病毒流行高發區。
網民安全意識提高,深圳成“朝陽群眾”最多城市
雖然廣東省是電信網絡詐騙和手機病毒的流行高發區,但廣東省民眾的安全意識也較為領先。據統計,深圳市民標記詐騙電話675萬余次,騷擾電話達220萬次,為防止這類有害電話號碼進一步擴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廣州、成都分列第二、三位,其標記合計分別為496萬次和397萬次。
網民安全意識的提高,離不開社會各界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努力。在12月14日舉行的騰訊“守護者反電信網絡詐騙聯合大會”上,來自公安部、銀行、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及中國政法大學的專家學者等反詐騙領域的多方力量匯聚一堂,探討新形勢下反電信網絡詐騙的“共治模式”。其中,騰訊守護者計劃在實踐中摸索出的“騰訊模式”,以數據為驅動,串聯起公安、銀行、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網民五大閉環,利用生態力量共抗黑產,一年為民眾挽回近5億元損失,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針對有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聊天場景,基于安全大數據,QQ微信聯合上線安全提醒策略,即時在聊天場景內對普通用戶進行系統安全提醒。針對仿冒詐騙,在安全提醒策略基礎上,微信安全團隊還特別研發了反欺詐策略,根據多維度安全風控策略模型,進行安全提醒與實時打擊的雙向結合。
臨近春節,警惕信用卡“提額”詐騙及網購陷阱
春節將至,部分銀行都會對用戶的信用卡進行相關的提額,一般提額是到相關的銀行網點或者聯系客戶經理進行操作。積分兌換一般也是到年底到期(12月或者1月),商家、運營商、銀行等會發送相關的短信通知到用戶的積分將會到期,讓其到指定的網上商城進行禮品商品的兌換。
騙子利用這個節點,偽造相關的提額、積分兌換短信;通過偽基站進行大規模的撒網進行傳播、讓用戶撥打所謂的“提額客服熱線”、登陸釣魚網址或者下載病毒APK等方式進行錢財詐騙。據騰訊反電信網絡詐騙聯合實驗室發現,第四季度提額類、積分兌換類詐騙短信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提額類詐騙每日影響人數為20萬人左右,積分兌換類影響人數突破50萬人左右。從數據上來看,騙子多仿冒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進行短信詐騙。
臨近年末,隨著年貨購置和送禮場景的增多,以網絡購物為代表的詐騙高發,占比47%。同時機票改簽、火車票代買、仿冒熟人或領導、網絡借錢等都有可能成為這一時段高發的案例。此外,仿冒公檢法這種長期存在并且具有較大破壞力的詐騙類型也需要注意。
電信網絡詐騙存在季節性變化大,手段翻新,場景多變等特點,但騙子的目的在于騙錢,因此,騰訊安全專家提醒,節假日要特別防范突如其來的“驚喜”;凡是陌生人涉及到匯款的,幾乎都是騙子;熟人提出匯款要求,一定要和本人進行確認;不點陌生鏈接或誘導性鏈接;若不幸被騙,務必第一時間報警;用戶還可以安裝騰訊手機管家,實時攔截詐騙電話和垃圾短信,從根源上杜絕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