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是一座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多民族歷史文化內涵的城市。自乾隆六年,弘歷開始大規模擴建避暑山莊后,承德開始進入繁榮期。此時承德成為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稱。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承德作為歷史名城以及河北省發展的重要城市,在新政策和時代推動下,不僅成功實現傳統工業向新型產業發展轉型,并且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如今,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承德正著力打造“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三張城市新名片?,F在承德已經成為華北主要的數據集散地、河北產業轉型代表以及京津冀信息高速公路重要節點。
國家政策導向支持的重鎮
承德成為連接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的首選城市。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性,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的必經途徑,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下,承德作為首都的“北大門”,始終肩負著京津生態功能區、重要水源地和安全“護城河”的重要職能。依托灤河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遠離地震帶等優勢,承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趨勢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京津冀經濟圈首選重地。
通州成為北京副中心 政企聯動將推進承德發展。此外,北京市為了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為指向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通州區定位為“北京行政副中心”,未來將成為中心城區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這將有利于帶動通州的產業發展,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必將同步加強與河北的對接,實現“規劃一張圖”,解決邊界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問題,相比之下,承德距離通州更有優勢,而且隨著京承城際鐵路列入鐵道部規劃,未來從北京到承德預計1個多小時到達,這對加快承德經濟建設新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承德具備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發展“護衛艦”的能力。同時,我們在北京發展規劃中可以看到,以雄安新區為代表的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的試點新區正在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雄安新區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可以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為了發展需要,雄安有“三不建”原則,為了更好解決這一問題,承德憑借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建設,為新興產業、綠色產業發展搭建了平臺,無疑能夠和雄安新區形成職能互補,為雄安進一步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
交通再度升級地域優勢凸顯
過去有人常說,承德是座山城,交通太過閉塞,影響了承德的發展。所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下,承德緊抓機會大力發展交通基礎建設,機場、高鐵、高速、城市道路建設都有新的面貌。
打通“空中走廊”承德與外界距離越來越近。今年5月底,承德普寧機場正式通航,結束了承德沒有民用機場的歷史,承德除了開通至石家莊的航班,在近期也正式開通至上海航線,隨著承德至上海航線的開通,承德市民可以通過上海進行“空空中轉”航班,到達境內外90余個城市。未來,承德還將陸續開通至廣州、桂林、西安等城市航線。
進入高鐵時代承德打造立體交通圈凸顯樞紐地位。當然,除了航運建設,承德在高鐵建設上也是加大投入。預計2019年,京沈高鐵將通車,高鐵開通后等于將承德與華北、華東、西南、東北快速連接起來,從而拉近了承德與北京、天津、上海、沈陽等城市的空間距離,使承德的經濟文化活動真正融入京津冀都市圈中。同時,承德第七條高速承平段正在建設中,承平高速公路(承德段)建成后,將與此前相繼建成通車的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承圍、承張高速公路一起,構筑承德域內“一環八射”高速公路網。
隨著機場、高鐵、高速的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也為承德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比如,高鐵沿線上,承德南站是新建京沈高鐵的一個火車客運站,選址市區南部馮營子區段,位于承德大學城附近,所處地勢開闊。此站下車你能看到承德避暑山莊、普寧寺、雙塔山等風景名勝,當然,還能品嘗八大碗、鮮花玫瑰餅、御士荷葉雞等美食。除了美景和美食外,沿著高速還有眾多現代化創新工業園基地,比如駕車駛下承秦高速承德縣出口,在灤河和老牛河交匯處,可以看到承德發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承德德鳴大數據產業園。這座由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投資建設的一體化數據中心,在規劃部署上,強調綠色環保和清潔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考慮當地人文、經濟與生態環境,正是這種理念,鑄就了德鳴大數據產業園在承德不可或缺的地位。正因如此,原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同志參觀德鳴大數據產業園后曾表示,德鳴大數據產業園是他目前看到過的大數據中心中,設計的最好的一個。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承德只有把基礎設施搞得更加完善,把服務體系搞得更加健全,才有利于承接北京的產業轉移。正因如此,過不了多長時間,承德便會煥然一新。
政策扶植加速大數據產業升級
省級開發區建設欣欣向榮 承德打造發展新引擎。除了國家政策和交通升級外,我們還看到,近年來,承德市強力推動經濟開發區改革發展。比如,2009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的承德縣經濟開發區,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1.41平方公里,分為創新創業園區、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等,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綠色食品、文化旅游三大主導產業。承德通過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壯大園區體量,推動特色園區建設,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經濟開發區正在成為引領承德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據了解,目前承德縣經濟開發區建成區面積10.4平方公里,入駐企業208家,新落地德鳴大數據產業園、華明服務外包、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產教城園區等一批重大項目,突出打造大數據產業。隨著“十三五”規劃明確將承德列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上的核心支撐城市,承德進一步優化經濟開發區發展軟、硬環境,搞活體制機制,以大數據產業為重要核心,積極探索經濟開發區的運營機制和商業模式,形成應用帶動、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模式。并且,隨著一城、兩區、三鎮、九產的產城融合生態智慧新城發展趨勢,承德將大數據產業基地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京北大數據小鎮、產業園區及生態智慧新城。
聚焦特色產業承德大數據小鎮打造創新創業平臺。此外,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同時,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特色小鎮發展的重要批示精神,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承德縣經濟開發區為落實國家戰略需求、政府內容需求、疏解首都功能以及綠色發展,利用規則政策優勢和承德交通及區位優勢,引入德云大數據小鎮規劃項目。
據了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運營打造的德云大數據小鎮占地面積300公頃,擁有“五區、兩基地”布局,包括數據中心集聚區、孵化創業區、教育培訓區、文化創意區、配套服務區、服務外包基地和金融基地(基金小鎮+IPO小鎮),未來建成后的小鎮通過“七大產業板塊,多點服務支撐”的發展模式,以及借助2020冬奧會和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背景,依托北京,拉動河北,輻射全國,接軌國際,能為承德乃至整個京津冀地區的數據信息發展提供全新動力。
產業優勢明顯最具投資價值
搭上快車道承德大數據產業園聚集效應凸顯。“栽下梧桐樹引得金鳳凰”。在河北省“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中,承德城市被規劃定位成“國家綠色大數據中心”,承德是京、津、冀、內蒙古地區建立大數據中心的最佳適宜地。作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上的核心支撐城市,承德市一直堅持把大數據產業作為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大數據的核心產業、關聯產業和衍生產業,力爭走在“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發展戰略”的前端,并且,在《承德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中,詳細描述了承德未來10年大數據產業的清晰發展脈絡,體現出“融合創新、共享服務”的產業發展特色。
強大區位及生態優勢助力承德經濟崛起。拋棄黑金,崛起“數城”。大數據產業推動了承德市的轉型升級,正如趙克志所講,大數據產業前景是無限的,承德具備優越的條件,很適合一些企業發展大數據業務。如今的承德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打生態牌、綠色牌,已經踏上“大數據”的高速列車,一大批京津產業項目紛紛落戶。因此,承德德鳴大數據產業園作為京津冀一體化共建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首批落地項目的戰略意義和價值十分明顯。從承德所在地理位置看,承德具有氣候冷涼,全年氣溫10℃以下天數占比57.2%的自然環境優勢,此外,承德不處于地震帶,且地下基巖構造非常穩定,并不存在破損和斷裂現象,當周邊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時,堅固的基巖構造更是能保護這座城市不受地震的影響。因此,作為國家級核心大數據產業集群項目,德鳴大數據產業園建成后將成為集技術研發、產業集聚和市場應用于一體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將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成為國家商務信息資源匯聚地、社會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國家大數據服務產業基地。
與北京相比,承德山清水秀、溫度適宜、空氣清新。取自太陽能、風能、水能的清潔能源,可為大數據企業提供不竭動力。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承德市委市政府及承德縣政府額的支持下,在京津冀大數據一體化戰略指引下,承德縣將抓住大數據發展的重大機遇,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新型智慧新城化進程,讓更多改革發展成果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