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利用技術來徹底改變企業的業績或觸角。數據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根基,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據調查發現,在全球數據泄露事件中,違規事件發生率較高的行業:零售業占16.7%; 金融與保險業占13.1%; 醫療機構占11.9%。(Trustwave 2018年全球安全報告)。而這幾個行業正是數字化轉型的先驅。發展與風險并存,在數字化過程中對數據的保護成為了企業的頭等大事。
2017年6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強調了對基礎設施及個人信息的保護。2018年5月1日實施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從國家標準層面,明確了企業收集、使用、分享個人信息的合規要求,為企業制定隱私政策及個人信息管理規范指明了方向。而在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的GDPR,被稱為歐盟“史上最嚴”條例,業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此,安全值&谷安研究院對GDPR深度解讀,將要點進行了歸納,助您快速了解GDPR。
1.適用性(中國企業)
2.數據相關方
3.個人數據定義
“任何指向一個已識別或可識別的自然人的信息”,例如:基本的身份信息:姓名、地址和身份證號碼…
網絡數據:位置、IP地址、Cookie數據和RFID標簽…
醫療保健和遺傳數據;生物識別數據,如指紋、虹膜等;種族或民族數據;政治觀點;性取向。
4.數據處理定義
“指對個人數據或個人數據集合上執行的任何操作”
5.數據處理原則
確保數據在整個數據生命周期的安全
6.數據主體權利
●許可權 ●訪問權 ●糾正權 ●限制處理權
●反對權 ●可攜權 ●被遺忘權 ●告知權
7.同意條件
8.組織責任
9.數據保護官(DPO)
如果組織大規模的監控或處理大量的個人數據,則必須任命數據保護官。職責如下(至少包括):
10.PIA(隱私影響評估)
當進行有風險的或大規模數據處理時,組織必須進行隱私影響評估。
包括以下步驟:
A.項目PIA需求分析:分析PIA是否為該項目的必須流程
B.項目涉及信息描述:包含涉及什么信息、如何收集、用途、是否涉及轉移等
C.風險識別:數據處理對數據主體及企業帶來風險的識別
D.方案評估:評估方案措施、效果及成本
E.方案執行:執行方案并記錄執行過程、相關決策。
F. PIA結果整合及監控:將PIA結果及整改措施融入項目,并不斷監控PIA執行及優化。
11.PBD(隱私設計)
在提供的產品、服務的各個環節,都應充分考慮隱私保護,使之成為組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2.關于罰金
監管機構可征收高達2000萬歐元的嚴重處罰,或者上一年全球年營業額的4%,以較高者為準。
制裁相關因素:
13.數據外泄通告機制
組織在發生數據外泄時必須在72小時內,即刻通報給監管機構。并且,若外泄會給個人帶來風險,也應該及時通知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