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鐘( Doomsday Clock )曾是冷戰的儀式性象征,如今這面虛擬時鐘警告世人:IoT和信息戰等網絡安全問題威脅人類福祉。
《原子科學家公報》警示,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逼近群體自殺——部分原因在于網絡安全問題,包括信息戰和IoT設備的不安全性。世界末日鐘由造出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科學家于1947年設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社根據世界局勢撥動分針,提醒世人正視人類自身制造的現實威脅。當前時鐘距離代表世界末日到來的零時僅2分鐘,與冷戰局勢頂峰時的1953年相同。
避免人類自取滅亡的唯一辦法,就是基于證據的科學研究和理性辯論。然而,我們今天目睹的信息戰海嘯摧毀了社會分辨善惡的能力,令以事實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極難產生。
越來越多地使用信息戰破壞全球民主,令人類文明的未來變得異常危險。基于網絡的信息戰是對人類福祉的威脅。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能就問題是什么,甚至事實是什么達成一致,我們就無法解決問題,只能坐等集體滅亡。
令人不安的事實
盡管蘇聯已解體,現存的核武器還是足以毀滅地球上所有生命,核武威脅一直沒有消散。對科學證據毫無根據的廣泛懷疑,也使得氣候變化問題頑疾難除。人類必須在解決這些問題上達成基于事實的共識。
《原子科學家公報》科學與安全委員會成員,斯坦福大學網絡策略與安全高級研究學者 Herb Lin 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講,信息生態系統的崩塌就是我們所謂的力量倍增器,讓問題解決起來更加困難,如果不能就實施達成共識,難度還會呈指數級倍增。
《公報》對民族國家互相實施黑客攻擊的擔憂,反倒沒有對政府欺騙各自或他國公民的擔憂來得大。Lin稱:相比造成金融系統宕機或全國范圍停電的網絡大決戰,針對和利用人類不安全感和漏洞的網絡工具惡意使用才是更陰險的,這種做法會侵蝕文明社會所依賴的信任和凝聚力。
《公報》號召世界各國加強對話,設立國際規范,為了共同的全球利益停止信息戰。
IoT設備與網絡世界末日
雖然《公報》更憂心信息戰,不安全IoT設備的威脅也是他們呼吁的重點,其中就有對能源網絡的攻擊。大范圍的IoT基礎設施破壞可升級為真槍實彈的熱戰,甚至發展成核戰。
IoT是控制著主要金融及能源基礎設施的計算機網絡,且可訪問超200億臺個人設備,對IoT的復雜攻擊可造成相當嚴重的后果,或能招致軍事報復,甚至涉核戰爭。
不過,Lin對此類攻擊的風險倒是不算太悲觀,他說:自己確實擔心對能源網絡的攻擊。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嚴重問題,但此類攻擊實施難度頗高。
重回黑暗時代?
信息戰最大的威脅不是引發核戰全人類一起玩完,也不是氣候變化造成人類文明衰落,而是思想的消亡——是數百年前啟蒙運動時期誕生并發展起來的理性、科學生活的終結。網絡驅動的信息戰和信息行動如果做到極致,將會威脅人類文明。
文明的終結比死亡更可怕,世界末日鐘如今距離零點僅2分鐘的鐘面已經反映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