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十分之一的人認為有人可以通過梳理自己的社交媒體猜出他們的密碼。
無論是密碼共享還是疏于密碼管理,很多人往往將自己的個人賬號或工作賬號置于已遭入侵的境地,而這對企業用戶和家庭用戶而言都是巨大的風險。
紐約數字身份公司Beyond Identity對1015位美國人進行了訪問調查,希望深入了解他們的密碼設置策略和他們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慣常做法。
調查發現,很多人都會共享自己的賬號密碼。超過一半的人(50.1%)的受訪者共享視頻流賬號,接近一半的受訪者共享音樂流媒體賬號(44.9%)。
四分之一(25.7%)的受訪者共享網上銀行密碼。調查中,受訪者平均會與他人共享三個密碼。
該研究表明,很多人都嘗試過猜解他人密碼,并且往往能成功猜出。超過73%的受訪者猜出了別人的密碼。
超過半數(51.6%)的受訪者試圖猜出其愛人的密碼,近四分之一(24.6%)的受訪者嘗試猜解其孩子的密碼。
五分之一以上(22%)的受訪者試圖猜出同事的密碼,接近五分之一(19.9%)的受訪者嘗試猜解前合伙人或老板的密碼。
最常見的密碼猜解方法是利用關于他人的已知信息(39.2%),還有18.4%是通過查看他人社交媒體資料來猜。
超過五分之二(43.7%)的受訪者嘗試猜解個人電子郵件賬戶密碼,近三分之一(32.6%)的受訪者試圖猜出手機密碼。
人們最想能夠翻閱戀人的賬戶。
試圖猜解老板賬戶密碼的那撥人會嘗試進入其雇主的工作用郵箱,而嘗試猜解戀人賬戶密碼的人往往會對手機密碼下手。
近五分之二(37.6%)的受訪者從來不使用密碼生成器。密碼的平均長度為15個字符,超過四分之一(27.4%)的人選擇用其寵物的名字來當密碼。
三分之一(27%)以上的人使用隨機字母,十分之三(30.7%)的人使用隨機字符來代替字母。調查顯示,X世代的人最愛用密碼生成器,而嬰兒潮一代中半數人從不使用密碼生成器。
因為密碼太過好猜,18%的人經歷過網銀賬號被盜或被黑。而這毫不令人意外。
設置要求使用難猜解密碼的強密碼策略,讓很多人選擇將其復雜密碼寫在紙上,從而毀掉了強密碼策略的有效性。
雙因素身份驗證和身份驗證器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用戶保護其在線環境,但添加在線安全和社會工程可以騙走你的密碼,你會看到自己的在線賬戶是多么容易被盜。
即使采用密碼保險柜,試圖對欺詐保持警惕并保護自身密碼也會變成復雜到難以應付的,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成功猜出你的密碼就會像在公園里散步一樣簡單。
來源:數世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