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虛擬貨幣的幣值持續處于寬幅震蕩之中,但網絡不法分子對于虛擬貨幣的熱情卻幾乎一直處于攀升狀態。有報告顯示,在2021年底,網絡犯罪分子擁有超過110億美元與非法活動有關的虛擬貨幣,比2020年底的30億美元有了飛速的增長。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虛擬貨幣的盜竊、劫持行為以及挖礦病毒的肆虐。亞信安全建議,未來圍繞虛擬貨幣的網絡犯罪行為或將愈演愈烈,企業需要強化面向虛擬貨幣的網絡安全防護,并提升對于挖礦病毒、以虛擬貨幣為贖金的勒索軟件的防護。
網絡不法分子對于虛擬貨幣熱情的背后
虛擬貨幣自誕生以來,就成為了地下灰色市場最為青睞的交易品之一,與其它交易品相比,虛擬貨幣具備匿名性、持久性、稀缺性、可分割性等特點,使其備受網絡不法分子青睞,特別是隨著這幾年主流虛擬貨幣的幣值整體處于上漲趨勢,進一步刺激了網絡不法分子對于虛擬貨幣的熱情。隨之而來的是以獲取虛擬貨幣為目標的網絡犯罪活動的急劇增長,此類網絡犯罪活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亞信安全挖礦病毒專題報告》指出,2021全年,亞信安全共攔截挖礦病毒516,443次。通過整體梳理年度典型挖礦病毒及事件,總結其攻擊特點及目的發現,有些挖礦病毒為獲得利益最大化,攻擊企業云服務器;有些挖礦病毒則與僵尸網絡合作,快速搶占市場;另外還有些挖礦病毒則在自身技術上有所突破,利用多種漏洞攻擊方法,不僅如此,挖礦病毒也在走創新路線,偽造CPU使用率,利用Linux內核Rootkit進行隱秘挖礦等。
由于虛擬貨幣匿名的特性,其受到了勒索軟件攻擊者的普遍歡迎。網絡不法分子常常會在鎖住用戶的文件或系統之后,要求支付一定的加密貨幣作為贖金。而安全研究也顯示,在很多時候,盡管受害者已經支付贖金,但是依然無法將系統與文件解鎖。
在此類攻擊中,網絡不法分子往往會通過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安全系統中的漏洞,或是點對點的方式竊取虛擬貨幣。研究報告顯示,網絡不法分子已經從非法地址獲得了10%到25%的虛擬貨幣資金,總計持有超過250億美元的虛擬貨幣代幣。
對于國內用戶來說,由于國家近年來嚴厲打擊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和違法犯罪活動,虛擬貨幣的交易渠道大減,虛擬貨幣的持有量也持續下降,因此不法分子更傾向于通過挖礦病毒的形式來獲取虛擬貨幣,這也成為了企業、消費者所面臨的共同威脅。《亞信安全挖礦病毒專題報告》顯示,近年來挖礦病毒的數量處于持續增長之中,不僅老病毒出現頻繁更新,而且還出現了多個新型挖礦病毒,例如通過無文件挖礦實現雙平臺感染的病毒,借助僵尸網絡發動DDoS攻擊的挖礦病毒等。
防范面向虛擬貨幣的網絡犯罪行為多管齊下是關鍵
即使是從未參加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企業,也可能在此類攻擊中因為非法挖礦帶來的負載增長、電費飆升、業務可用性風險而出現巨大的損失。因此,防范面向虛擬貨幣的網絡犯罪行為,將成為企業持續面臨的重要課題。
亞信安全建議,要防范此類攻擊,需要建立多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