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正加快基于區塊鏈的下一代互聯網(Web3.0)戰略布局,持續探索新場景新業態,帶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迎來新發展機遇。區塊鏈通過與相關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正成為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助力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迸發勃勃生機。
2023年12月7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在“2023年Web3.0創新大賽暨頒獎典禮”上發布了《區塊鏈白皮書(2023年)》并對白皮書進行了深度解讀。
白皮書在之前基礎上,重點融入了“2023年區塊鏈生態及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相關結果分析,并系統梳理了2023年國內外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熱點,以及產業生態發展新動態,特別是在全球Web3.0快速推進、數據要素價值加快釋放的背景下,展望我國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新趨勢。
白皮書核心觀點
1. 區塊鏈技術面向高擴展、高性能和高安全持續演進。當前,區塊鏈技術沿公有鏈和聯盟鏈兩大技術路線分別演進,公有鏈聚焦高性能、高擴展性和高安全性強化技術創新,聯盟鏈則面向自主化、廣域化、規模化應用實現持續優化。當前融合二者優勢的開放聯盟鏈也迎來快速發展,有望成為Web3.0時代數據價值釋放和協作共享的技術底座。
2. 區塊鏈技術與公共服務、實體經濟等領域深度融合。全球區塊鏈應用范圍從金融領域逐步向外延展,在實體經濟、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數字原生等領域加速落地,場景創新、模式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生態逐步完善。此外,數字資產應用拓展了要素的發展邊界,數字身份已成為數字世界的重要入口,區塊鏈通過獨特的機制正在成為促進數據要素供給流通與價值釋放的重要基礎設施,為構建Web3.0應用生態提供有力支撐。
3. 多國政府積極布局Web3.0產業發展。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正在積極布局Web3.0發展,著力提升區塊鏈治理及監管能力,沿不同路徑持續推進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區塊鏈產業布局更加全面、協作更加緊密,標準體系日益完善,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國產自主生態正穩步發展壯大。
4. 全球加快優化區塊鏈監管治理體系。全球范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加快推動區塊鏈監管治理體系優化,探索基于區塊鏈的Web3.0、數字資產等發展路徑。我國地方政府積極開展相關布局,以政策扶持、機制創新等方式促進產業發展與監管合規同步推進,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路徑和新模式
白皮書目錄
一、全球區塊鏈總體發展概述
(一) 全球區塊鏈產業增速放緩,國際標準穩步推進
(二) 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初顯,助推跨領域應用創新
(三) Web3.0發展前景廣闊,產業發力生態建設
二、我國區塊鏈總體發展概述
(一) 我國區塊鏈產業格局穩定,標準體系持續完善
(二) 城市級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服務區域生態共建
(三) 多地政府積極布局Web3.0,產品出海步伐加快
三、區塊鏈技術發展態勢
(一) 公有鏈技術聚焦可擴展性提升,可驗證計算研發活躍
(二) 聯盟鏈技術面向應用深度優化,國產產品生態穩步壯大
(三) 開放聯盟鏈成技術發展新方向,面向區域行業加速滲透
四、區塊鏈應用發展態勢
(一) 公共服務應用打通數據堵點,助推數據價值釋放
(二) 實體經濟應用促進產業協同,推動數實融合發展
(三) 數字資產應用拓展要素邊界,賦能多方價值互聯
(四) 數字身份應用支撐信任傳遞,夯實數字空間基石
五、區塊鏈監管體系發展態勢
(一) 全球多地加強數字資產監管,審慎發展態度明顯
(二) 我國技術監管兼顧發展安全,監管舉措逐步細化
(三) 技術創新驅動監管優化升級,助力拓展應用邊界
六、我國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展望
(一) 主要挑戰
(二) 發展展望
主要專家簡介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工程師
劉賓
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塊鏈、數據要素等,牽頭和參與多項區塊鏈領域國際標準、團體標準,支撐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等部委工作,牽頭和參與多項白皮書、研究報告編寫。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大數據與區塊鏈部副主任,工程師
康宸
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塊鏈、數據要素等。長期從事區塊鏈相關政府支撐、產業咨詢、行業發展跟蹤、標準和前沿技術研究工作。牽頭完成《區塊鏈白皮書(2021年)》,牽頭編寫多篇區塊鏈相關研究報告,參與制定多項技術應用標準。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大數據與區塊鏈部副主任,工程師
龐偉偉
長期從事區塊鏈技術應用與產業研究。完成區塊鏈國際/國家/行業/團體等標準規范20余項,參與可信區塊鏈評測體系構建,牽頭完成《區塊鏈互操作白皮書》《區塊鏈白皮書》等多項研究報告,參與多項區塊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更多精彩,敬請閱讀解讀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版權聲明:本白皮書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撰寫團隊聯系方式:
中國信通院
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
劉賓
18319429535
liubin1@caict.ac.cn
白皮書下載方式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312/P020231207518702725959.pdf
來源:中國信通院CA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