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已經有20年,從用戶數量來看,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我國PC互聯網的網民數超過6億;移動互聯網的網民數超過5億,而且增長速度領先不少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在互聯網的推廣應用方面,也不落后于全球,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不能稱為互聯網強國,尤其是隨著網民數量大增、應用不斷產生,網絡安全事件頻發。
從早期的CIH病毒到后來的“沖擊波”和“熊貓燒香”,再到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信息安全領域就像是上演了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吸引了整個世界的眼球,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網絡安全的認識。網絡安全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攻防戰,而且關系到全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并且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鄔賀銓表示,2014年年初,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首次將網絡安全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國首任國土安全部部長湯姆·里奇說“幾個星期前,惡意軟件導致美國某主要零售商超過5600萬的個人信息被泄露,“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互聯網充滿了縫隙,這些野蠻人不僅是在門口對你攻擊,他們通常隱藏在內部”。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基于匿名系統建立,它并不是用來設計建立一個安全的溝通平臺,這使網絡上的人們同時面臨著機遇和脆弱性。網絡犯罪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各國政府應該共同合作來戰勝這些邪惡者。
當然,面對網絡安全威脅,中美兩國的應對有所區別,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網絡安全保障方面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一是美國網絡安全體系靠的是對安全廠商、技術機構、媒體的有效協調,從而形成常態化優勢,而國內則是每一家安全公司都希望做大而全的完整的產品線;二是在投入方面,中美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投入規模差距較大,投入結構也有差別,美國更多投入安全服務,而中國更在意安全設備。
長期以來,在網絡安全上,國內一度存在管理體制分散、管理力度不夠的問題。此外,在網絡立法上也存在滯后現象。目前缺乏網絡相關的法律,只有一些規章制度,無法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需要。在網絡技術方面,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提升國家網絡安全需要在核心技術層面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