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實施農村“寬帶入戶”工程,每戶農戶當年4M光纖使用費由政府予以補貼。自去年以來,中國移動宣恩分公司已將光纖鋪設到210個分布在崇山峻嶺間的行政村(占全縣行政村75%),今年初全面展開光纖入戶工作,目前已為1900余戶農戶裝上寬帶,為當地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宋 文攝(新華社發)
今年下半年以來,寬帶建設接連取得突破。先是“寬帶鄉村”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推進農村寬帶的發展,四川、云南兩省成為首批試點省份。近日,工信部又正式確定39個城市(城市群)為2014年度“寬帶中國”示范城市群,其中北京市等4個城市群、南昌等35個城市及省直管縣入選。
繼2013年8月“寬帶中國”戰略出臺,我國在具體措施上不斷推進。“寬帶鄉村”試點和“寬帶中國”示范城市群工作的實施,必然推動我國寬帶產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伴隨著“寬帶中國”戰略和4G網絡的大力部署,我國寬帶相關產業鏈將迅猛發展,前景看好。
光纖光纜業直接受益
因4G建設預期被唱衰了許久的光纖光纜建設,今年表現讓人眼前一亮,前三季度保持了18%的增長速度。甚至有些光纖光纜廠商表示,在有些區域還出現了光纖光纜生產供不應求的情況。
日前,工信部發布的2014年9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光纜線路長度再創新高,新建接入網光纜超過86萬公里。今年1至9月,全國新建光纜線路207.5萬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1952.8萬公里,同比增長18%,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接入網光纜、本地網中繼光纜和長途光纜線路所占比重分別為46.5%、48.8%和4.7%。接入網光纜和本地中繼光纜長度同比增17.7%和20.1%,分別新建86.4萬公里和117.6萬公里;長途光纜保持小幅擴容,同比增長3.1%,新建長途光纜長度3.5萬公里。
對此,工信部有關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寬帶中國”戰略進一步部署并快速建設,帶來了任務大幅提前完成,也帶動了光纖光纜強勁的需求。根據“寬帶中國”戰略的部署,2014年,目標新建30萬個4G基站及新增光纖到戶覆蓋家庭3000萬戶。而截至目前,4G基站已經達到60萬個左右,光纖接入用戶突破6000萬戶,建設速度遠超前于部署目標。
信息安全產業空間巨大
根據思科公司統計,2013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增長了81%,預計到2018年還將較2013年增長11倍。此外,大數據、云計算也是網絡安全防御的新重點。大數據的挖掘可應用到經濟、政治、國防、文化等各領域。大數據是信息化新階段的特征,亦是網絡安全防御的新重點。而云計算能力的分布化、虛擬化、服務化是云計算的技術基礎,但云計算平臺如果被攻擊,出現故障,就會導致大規模的服務器癱瘓。
“應對網絡安全威脅,政府在做,企業也在做。”寬帶發展聯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對于來自國際上的威脅,國家會有過濾和防護。而作為互聯網企業,首要注重的就是網絡安全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任、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主席邱善勤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政府將大力發展安全可靠信息網絡安全產業,積極培育骨干企業,加快發展特色中小企業,構建產業鏈完整、分工合理的產業體系,推動信息安全產業向體系化、規模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邱善勤說,寬帶戰略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國產基礎軟件、國產CPU、服務器整機、桌面終端及應用、網絡設備、存儲產品、網絡安全、集成服務等企業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新機遇。企業掌握自主可靠核心技術、形成產業化能力和服務能力,才能緊跟信息安全產品國產化的步伐,迎來大發展。
在日前召開的“2014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也表示,利用大數據技術能更有針對性地對網絡攻擊行為的“蛛絲馬跡”進行分析,因此必須以大數據為核心,構建全新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
據了解,美國的信息安全投入在2006年占IT投資比例已達到8%至12%,歐盟在2007年信息安全占IT投資比例達7.91%。相較之下,我國2008年信息安全投入僅占IT整體規模的1%左右。加速我國安全產品的本土化是目前緊迫的任務,同時,網絡安全防范將是一個綜合性布局,涉及信息技術產業的各個方面,而且涉及網絡安全各個方面的國產化信息技術相關產品擁有巨大替代空間。
智能終端芯片產業持續高漲
過去幾年,智能手機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的主要引擎,從今年起智能手機增速有所趨緩,然而增長遠未結束,寬帶提速和4G普及有望延續手機芯片強勁增長2至3年。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終端的快速崛起,帶來的芯片需求空間亦不遜于PC和手機,潛在市場規模均為數百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中國智能終端芯片產業面臨三大機會:3G智能手機到4G-LTE技術演進所帶來的芯片變化需求;4G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帶來的增量芯片需求;中國終端品牌崛起所帶來的IC設計、制造、封測全方位需求。
伴隨半導體產業鏈“東進上移”之勢,國內有望補齊和升級電子產業鏈上游短板。縱觀中國電子產業,中游制造和下游品牌渠道已經局部搭建起良性發展平臺,唯有上游芯片產業與世界差距明顯。
2013年全球半導體芯片設計市場規模成長10%達到835億美元,而中國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全年營收規模為43億美元,市場占有率僅為5.2%。中國半導體芯片設計規模僅相當于美國的7%。
我國主流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與世界主流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的技術差距大概在1年左右。我國公司僅憑借低成本、高集成度優勢在智能/功能手機芯片、平板電腦芯片、移動圖像傳感器等領域的中低端市場占據一定份額,而其他如汽車電子、工業電子、新興智能設備芯片等領域競爭力則相對較弱。
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中國半導體芯片設計產業發展亦有諸多有利因素。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終端應用不斷崛起;國家產業政策的強力支持,支撐中國電子產業上游的崛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