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檢察院日前披露,一位多地公安車管系統軟件供應商竟變身“黑客”,勾結“黃牛”,在車管所軟件系統植入程序,專門代人刪除交通違章記錄達1.4萬余條。
2014年1月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江蘇灌云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民警王風發現,前段時間親手查扣的一輛違章轎車信息不知什么時候從應用平臺的違章系統內消失了。
當地公安機關沿著車主這條線索順藤摸瓜。“黃牛”王某、張某夫婦等人伙同軟件研發人員李某侵入公安交通管理綜合平臺,直接刪除車輛違章記錄的惡性案件逐漸浮出水面。
1970年出生的李某,在南京創辦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營計算機軟件研發、系統集成維護等項目。2007年,李某研發的車管所駕校軟件系統通過競標,成為連云港、宿遷、南京等市車管所軟件系統的供應商,并為相關系統的安裝和維護提供技術支持。
李某的犯罪之路源于結識王某、張某夫婦。2010年4月,連云港市車管所在4S店安裝車輛信息錄入系統,由李某公司負責4s店軟件安裝。
這家4S店主管張某得知車管所的檢測系統、處理違章系統等均為李某所研發、安裝和維護時,便試探著詢問李某能否通過計算機后臺刪除車輛違章記錄。
李某當即表示“我渾水摸魚試試吧!”。隨后,李某負責提供技術支持,王某負責提供要消除違章的車號、車主姓名,王某按所消違章罰款金額的40—50%付給李某。從此,王某、張某夫婦有償“刪違”和李某對半分的“經營模式”形成。
從躲避現場監管得手,到利用漏洞躲開公安內網報警系統,技術精湛的李某欲壑難填,最終淪為階下囚。
李某在車管所進行系統維護時,避開公安干警的監管,將事先編好的刪除程序輸入,非法刪除一條張某請托的車輛違章記錄。但他知道,利用“系統維護”的借口來刪除記錄的方式,遲早會被發現。技術精湛的李某發現系統內的一處漏洞,通過在公安內網服務器上安裝網絡配置,利用互聯網能遠程侵入公安網絡系統,還避開了公安內網報警體系。
李某開始全天在家無障礙刪除違章記錄。截止到案發,公安機關查明李某共計非法刪除14000余條交通違章記錄,涉案金額1800余萬元。三年時間,李某非法斂財650余萬元,王某、張某非法獲利300余萬元。
今年4月24日,灌云縣公安局對該案立案偵查,李某、王某、張某及5個欲分一杯羹的“黃牛”先后被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抓獲歸案。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灌云縣檢察院審查起訴,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