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過后快遞業務正瘋狂,但在北京地鐵站布設的自助快遞柜卻鮮有人問津。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快遞柜有的使用率不高,有的維修停用,個別網點甚至“從安裝到現在只有一個人用”。市民對自助快遞柜看法不一,快遞員則比較歡迎這類方式。
投入一年使用率低
雙11“血拼”后的許女士這兩天為收快遞發了愁,“家里沒人,單位不收私人快遞,只能用地鐵自助快遞柜”。本以為地鐵自助快遞柜“一柜難求”的她,卻發現這些柜子遠沒有想象中那般受追捧。
此前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北京25個地鐵站布設了28個自助快遞柜網點,收件人可讓快遞公司將物件放到指定地鐵口的快遞柜里,然后手機接收二維碼或序列號取件。記者昨日在地鐵4號線中關村站東北口存車處,看到這種形似超市儲物柜的自助快遞柜。其外觀比較干凈,但當記者輸入手機號等信息打開一個箱子,卻看到里面布滿灰塵。停車管理員白女士稱:“從去年安裝到現在,我只見過一個人從這里取東西。”
隨后記者又調查了近10個自助柜,情況都有些類似。地鐵4號線西四站附近的工作人員表示,一般每天會有兩三個人來此取快件,“都是下班時來取,應該是總在這里坐車的乘客”。而在地鐵6號線青年路站,管理員則稱“沒見過有人用自助柜,成了擺設”。此外,北京晨報記者發現地鐵4號線新街口站、魏公村站、海淀黃莊站等幾處站點快遞柜均貼有“設備故障,正在維修”的提示。少有了解擔心安全
昨天中午,記者在魏公村附近一高校門口看到,包裹鋪了滿滿一地,前來領快遞的學生絡繹不絕。記者詢問幾位同學是否知道附近有一處自助快遞柜,大家都搖頭。當記者向其介紹了自助快遞柜后,學生小李表示到快遞柜取件不用再在滿地的包裹里找名字,自己有興趣嘗試。但另兩位同學表示,在學校門口取快遞很方便,不愿去更遠的地方。
隨后,記者走訪多位市民,大家對自助快遞柜多不了解,對其看法也不盡相同。市民廖女士表示包裹放在自助柜里比放在物業或傳達室要安全,“除了我別人不能取,也不用為了收件在家里等著了。”也有市民對其不能當面驗貨、網點較少及安全性等提出質疑,更有人表示就是喜歡足不出戶購物的感覺,“不愿出門取件。”
對于自助取件的方式,快遞員多比較支持。一名從業近1年的快遞員表示,自己尚未遇到收貨地址是自助快遞柜的包裹,“如果能保證包裹安全,我挺喜歡這種方式,能減輕不少工作量”。幾位使用過這種方式的快遞員則表示這種方式確實比較方便,不過快遞柜的空間有限,大件包裹放不進去。
增設網點至100個
自助快遞柜開發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確實有三四處網點出現故障,“我們有實時監控,收到故障信息會第一時間去排查,及時修理。”工作人員表示,去年11月投放了28個點位,屬于試運營,在推廣方面沒有做太大投入,很多市民并不了解。按照公司計劃,今年年底前將從原有的28個網點增加到100個,爭取覆蓋到更多地鐵站,方便消費者就近取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