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論是大會、小會,除了酷絢的大背景、漂亮的PPT、精美茶歇之外,主辦方一定不能忘記提供Wi-Fi,并且一定要是高質量的Wi-Fi。尤其是在高密度接入場景下,稍有不慎,你就可能成為被微信圈里被揪住爆頭的主兒。
然而,要確保動輒幾千人,多則上萬人的大會無線網用戶達到最佳體驗,絕非易事。看看目前市場環境:一些所謂“高逼格”的國際大廠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產品服務往往“不接地氣兒”,常單純強調某一時刻的極限性能,更多是滿足于實驗室環境的“行為藝術”;而另外一些“山寨”企業連基本的質量都不達標,當然就更談不上在高密度接入的質量了。
作為一名服務過“2015蘇寧之夏”、“阿里云棲大會”,還要為即將召開的“全球互聯網大會”部署無線網絡的工程師,我認為衡量無線高密度部署是否成功的關鍵核心就是用戶體驗,而這種體驗包含了用戶對無線信號、應用流暢度乃至AP是否裝在他喜歡的地方等等需求。如果要將這種體驗盡可能的具象化。這里有一個根據無數次優化經驗得出的公式:“最科學的部署+動態負載均衡+動態流量均衡 = 最大化的體驗均衡”。
最科學的部署
先說說什么才是最科學的部署。對于無線接入場景來說,部署的重要性在整個無線優化和體驗中至少占據了70%以上。部署的基本原則通俗簡單“在滿足覆蓋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增大AP間距,尤其是同頻AP的間距”或者說“同頻AP的間距和每個AP覆蓋半徑的比值盡可能大”。比如AP部署的距離很近,但是每個AP的覆蓋范圍又很大,后期的優化就會變得比較困難,除非換AP型號,比如定向天線版本的AP等。
在具體進行會場部署時,首先要從主辦方手里拿到現場的基本布局圖,另外還包括預計人數、分布、以及每臺無線終端需要跑的帶寬。其次,對于網絡的規模和部署有個大概評估之后,千萬不要在辦公室里面進行設計,你應該直接奔赴現場,因為所有的數據必須經過精確測量才能確定,而這些數據經過核實后,可以導入到WLAN規劃規劃工具里面,避免手工計算的誤差。
比如,我們之前曾經服務過的一次萬人大會,當時主會場位于二層,需要為2500人同時提供無線接入。但該區域二層和三層中間天花板已經全部掏空了,所以AP吊頂位置有14米高,總共18臺,也就代表每臺AP平均需要接入150人。另外,由于目前AP高度和天線角度的限制,那么地面覆蓋半徑達到23米,而AP間距10米,2.4G同頻信道最多可以做到間隔一個AP的距離,也就代表在地面覆蓋區域同頻AP一般面積互相交疊。這將極大的惡化網絡性能。
為此,為了保障主會場的無線性能,就需要找到一種方式,需要增補AP進行地面部署。然而,客戶不希望會場出現大量AP,影響整體布置的氛圍,最終,我們決定將 AP安裝于座椅下方,總共大約50個AP。所以說,科學部署是把現場得到的數據和靈活應變統一起來,每個場景都不固定,要善于利用會議現場的一切物品,最終都要服務于用戶的體驗需求。
動態負載均衡
無線面臨復雜的建筑環境和多變的用戶行為,無線體驗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比單純強調某一時刻的信號和性能更有意義,也更難;雖然銳捷單臺AP產品就有很高的終端負載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輕松實現高品質的無線接入環境了。在現場能夠動態的優化調整負載和流量均衡,是考驗一個WLAN廠家技術能力的關鍵時刻,也是保障最終用戶體驗的關鍵步驟。
還是以這個萬人大會為例,通過銳捷的WIS系統,我們實時監控到了會場中心二樓中庭位置的AP,以及會場中心三層分會場AP負載壓力較大,這超過了預期。為此,我們適當放寬了中庭區域的AP/三層分會場的AP的接入限制,避免移動用戶漫游切換失敗,同時加大周圍空閑AP的覆蓋,以分擔空口壓力。
大會開始后不久,通過WIS系統還監控了一些問題,比如接入主會場AP的終端出現下行速率偏低的問題、主會館外的部分室外AP連接用戶數的RSSI較低的問題。針對這第一個問題,無線保障團隊及時加大了主會場內AP的發射功率,確保了用戶的無線體驗。第二個問題的出現,意味著出現了遠端關聯現象,是AP信號覆蓋偏大造成的,為此我們降低了這些AP的覆蓋,問題解決。
動態流量均衡
在這次用戶兩天的會議中,我們累計服務19631人/天,其中上下行流量峰值分別為138Mbps、702Mbps,每千字節平均時延<50ms,平均丟包率<4%,說明整個無線網絡一直處于很好的工作環境中。關于峰值和流量,我們也進行了一次計算,這兩天合計達到了4770GB的總流量,如果算到每個人身上,240Mbps是足足的份量。但話又說回來了,跑流量只是一個參考,和用戶體驗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問題還是要看應用“動起來”之后的情況。 比如,我們在兩個區域發現,下行流量遠高于上行流量,可以得知雖然微信上傳等應用較多帶來了上行流量的提升,但是這些應用的圖片視頻等數據的上傳頻率仍然較低,從而在進行AP部署中,更多的考慮下行性能會帶來體驗的上升。當然,媒體區一定要特別關注,在某個時段,他們的上行流量會很大。所以,在高密度接入場景大會時,建議要考慮坐在媒體區的朋友,他們對于Wi-Fi的體驗,要比普通參會人員更加敏感。 總結:體驗為王 歷經了多個萬人大會,在無線網絡優化策略中我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除了上面幾點之外,還包括高密度部署且已經優化完畢后,以什么樣的指標去衡量整個網絡等,我們會在隨后跟大家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要判斷無線高密度覆蓋接入是否成功,最根本的標準還是用戶的現場體驗,所有部署、優化、AP的選型、智能天線技術、抗干擾技術都是為了服務于此。要實現這一點,還必須深入現場,根據真實環境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更精細靈活的調整。當然在這方面也需要借助新的技術產品,例如采用銳捷的wis無線優化平臺,能夠將整個會場各個區域的用戶體驗可視化,并且感知其細微的體驗變化,再根據這些變化對無線網絡進行細微調整,注入極致體驗提升策略,從而最終為接入場景的每一位用戶提供最佳的無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