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院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信息系統日益龐大,如何建設一套覆蓋全院的電子化、規范化、流程化的多維綜合管理體系,有效處理信息部門繁重的運維工作,與臨床部門協同,成為各家醫院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基于ITIL的運維管理模式,部署業務資源監管平臺、IT運維服務平臺和精細化管理平臺,實現醫院基礎資源的集中化監管,建立標準化的運維服務體系,大幅縮短運維人員響應時間,量化員工績效考核,全面提升信息部門的團結協作能力和運營管理水平。
醫院IT管理升級“迫在眉睫”
圖: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云南省唯一以肝病、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性疾病診治為重點,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區衛生服務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傳染病專科醫院。近年來,根據醫院的業務需求和發展規劃,信息系統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病人費用管理為基礎,電子病歷為主線、物流為中心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整合現有信息化資源,采用“三地一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現了多個院區信息化統一管理,資源共享。但不斷擴大的信息系統規模和日益繁重的運行維護需求,成為擺在醫院眼前不得不解決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為醫療信息化的服務提供者,面對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對網絡和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很高,大量軟硬件的投入和增加,也導致了運維管理難度的增大和信息部門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以核心設備巡檢為例,傳統的人工式巡檢,通過手工執行命令行獲取設備狀態參數,判斷設備是否存在異常風險。根據信息部門的運維管理制度,核心設備需要每天一次巡檢工作。對于運維人員而言,由于核心設備數量日益增多,設備巡檢的工作量加大,對于設備巡檢的專業性要求增高。根據科室目前人員配置,難以完成設備巡檢工作要求。
2、醫院業務系統運維需要對應用系統的整體運行狀況進行有效監控,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而傳統模式導致運維工作總是處于被動狀態;快速響應業務部門提出訴求,而服務請求處理卻處于“救火隊“似的被動模式;
以業務狀態預警提醒為例,目前運維方式由臨床科室電話請求,說明故障現象,運維人員現場查找原因并解決故障。運維人員猶如救火隊員,屬于被動的運維管理。需要建立自動的業務預警體系,主動的監管業務及其資源的運行狀態,發現故障隱患后及時通知相關負責人員,主動的運維保障業務穩定運行。
3、運維人員知識更新跟不上IT技術的發展,對應的運維系統建設卻相對滯后;
4、運維過程掌控不清晰,對服務的管理、完成情況、實施進度缺乏實時監控,反饋與處理慢,協作效率低;
5、缺乏系統、科學的分析手段,對管理有價值的信息抽取困難,員工績效難以客觀評價,管理水平有限。
以人員績效管理為例,目前信息部門管理依靠領導管理能力。對于人員工作安排、人員工作狀態主要依據運維人員日常工作表現判斷。但是無法量化工作內容,形成信息部門內容的競爭機制,避免出現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情況。通過運維數據分析,提供信息部門管理的數據依據,便于發現運維管理工作中的隱患。
“三平臺”創新運維,IT服務管理“so easy”
面對挑戰,第三人民醫院部署銳捷網絡的RIIL IT綜合業務管理平臺,讓醫院的IT運維工作不斷精進,醫院的運維能力邁向新的臺階。
1、業務資源監管平臺
核心業務監控平臺:根據醫院信息化建設特點,醫院各核心業務系統支撐需要兩方面支撐,一方面是針對網絡、服務器、存儲等硬件資源的“IT基礎資源層監控”、另一方面針對數據庫、中間件等軟件資源的“醫療業務系統層監控”。面向業務視角,建立業務與資源支撐的關聯關系,通過預警機制,告警消息通過短信、郵件、APP等方式自動推送給運維人員,消除故障隱患。
IT基礎資源層監控:監控各個業務系統所屬的服務器(操作系統)、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等)、數據庫、中間件等IT資源,并且進行資源配置信息、告警信息、性能指標等多方面的統一管理。
醫療業務系統層監控:針對HIS、LIS、EMR等核心系統,梳理業務和子系統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子系統與資源的支撐關系,量化基礎資源的性能指標,掌握資源性能指標的預警閥值,提示各系統的運行狀態,建立IT基礎資源的性能指標、子系統和資源的關聯關系、子系統和業務的對應關系、業務運行等運管質控模型。
2、IT運維服務平臺
IT運營服務平臺:把信息部門日常運維保障工作信息化、電子化。對運維人員規范運維流程,減少重復工作,建立運管工作評價體系。
基于ITIL方法,借助自定義事件管理流程,支持自動分配任務,提高IT運維人員工作效率,監控和管理業務流程。同時與IT監控管理集成,將IT基礎管理無縫對接。
建立運維管理知識庫,將日常運維工作的點滴進行積累,形成共享,有效提高運維團隊的整體技能素質,提高服務效率,降低因運維人員流動所帶來的風險。
將日常運維工作中涉及的問題進行細化分類,不同的類別按照影響度、緊急度、難易度等進行權重分配,并將權重得分與完成數量等指標,作為評價運維人員實際工作效果、工作質量的績效考評依據,提高運維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3、精細化管理平臺
通過告警視圖主動發現醫院業務運行存在的隱患,幫助運維人員提前發現隱患。通過平臺沉淀下的數據進行應用數據分析,客觀評價運維人員的工作強度、工作能力、工作地位,提升競爭力和工作效率。
提升工作效率
醫院IT基礎設施高度復雜和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保持高質量的服務水平;自動化流程工具極大提高醫院IT服務部門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導致的錯誤率;提高臨床部門和患者的服務體驗;縮短業務部門IT服務呼叫響應時間和解決時間;以流程為導向,使IT管理的關注點從技術層面提升到流程和服務;
全面掌握IT信息
掌握醫院IT基礎架構中所有組件的最新的、準確的、全面的和詳細的信息;為支持流程提供幫助,提高解決效率;保證IT基礎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控制IT風險
嚴格管控醫院IT組件變更活動,強化部門內部協調合作,有效降低變更可能導致的風險。
降低運維成本
可向各業務部門提供自助式知識幫助提升了服務質量,降低了呼叫數量;降低了新員工的培訓成本;使信息能夠更快、更好的訪問,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捕獲有價值的知識,促進推動企業的創新。利用自助服務向導,幫助用戶自助分析和解決日常故障和問題,減輕IT部門的工作量;為IT管理提供了可量化的執行目標;使IT部門的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從而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IT服務提供方更為清楚地理解客戶的需求,確保IT服務有效支撐業務流程。
工作績效分析
減少人工統計工作,增強報表的準確性;了解流程處理的效率,以及識別服務情況的趨勢;充分了解流程的宏觀信息,掌控流程運作和組織情況;發現流程的薄弱環節,為不斷優化和改進提供指引;為績效考核提供基本依據。
醫院IT建設邁向新階段
醫院通過基礎資源的集中化監管,及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為設備更換、網絡新建、存儲擴容提供個運維管理的依據,提升網絡設備、服務器、存儲設備等資源利用率,節約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投入成本。通過標準化的運維服務體系,縮短運維人員故障響應時間,避免人工服務產生的誤差,間接提升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減少避免業務系統的異常給醫院診療服務帶來損失。通過RMC服務請求管理中心,將運維人員日常工作情況納入績效考核管理,通過運維服務數量、時長、難度進行權重分配,量化后作為員工績效考核依據,充分調動工作主動性、積極性,提升信息部門的團結協作能力和運營管理水平,讓醫院的IT建設邁向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