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災害、停電、技術故障或網絡攻擊等破壞性事件發生后,如何保護企業關鍵數字資產,提高災難恢復能力,是安全領域企業比較關心的話題之一。伴隨不斷發展的災難恢復技術,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的產品、技術或服務,能夠滿足現代企業和客戶的需求。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業務連續性保障服務之一——災難恢復即服務 (DRaaS)。
災難恢復的起源
災難恢復(Disaster Recovery,也稱災備,簡稱“DR”),指自然或人為災害后,重新啟用信息系統的數據、硬件及軟體設備,恢復正常商業運作的過程。災難恢復規劃是涵蓋面更廣的業務連續規劃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對企業或機構的災難性風險做出評估、防范,特別是對關鍵性業務數據、流程予以及時記錄、備份、保護。
簡單來說,災難恢復,就是幫助企業從一個服務器到另一臺服務器的中斷中,快速恢復的技術。20世紀70年代,災難恢復服務,作為企業的一種技術手段,開始為可能的災難事件做準備。
災難恢復起源的背景是:企業的管理者意識到,保留關鍵信息的紙質副本或購買保險不足以防止丟失,IT 團隊開發了磁帶備份,將有價值的信息放在異地保管庫中。但是災難的范圍不斷擴大,IT 團隊還需要考慮區域性災難,例如颶風和大停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使數據能夠恢復到未受災難影響的地理區域。
這催生了類似“分時度假”模式的數據中心。他們為企業或組織提供一個數據中心和一組在災難期間使用的硬件。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需要攜帶所有數據的磁帶副本前往區域外數據中心。到異地檢索備份的物理副本,或執行故障轉移操作來實現恢復,過于繁瑣和耗時。不過也有組織采用較為先進的技術,將其數據副本通過網絡發送到其他數據中心,而無需磁帶。
DRaaS的出現
隨著恢復策略的發展,尤其是在2000年以來,體系結構和服務器虛擬化的創新,測試的復雜性和范圍也在增加。基于這些復雜性,災難恢復即服務(DRaaS),作為一種新的選擇出現,它可以將一些管理災難恢復的繁瑣的活動轉移給遠程的第三方。DRaaS本質上是作為服務方式交付的災難恢復任務,專業的第三方要么提供工具或服務,要么兩者都提供,這能夠使組織將其工作負載復制到由這些提供商管理的數據中心。
相比以前的災難恢復技術,這種基于云的模型,即DRaaS可以輕松實現更高的敏捷性,使企業盡可能地在異地以接近正常的方式運行,同時原始站點再次為運營做好準備。在DRaaS誕生的時代,企業在異地位置維護硬件的情況并不少見,但采購和維護輔助站點的費用非常高。這導致許多人使用次要位置存放舊的和退役的硬件,甚至使用功能較弱的計算機系統和效率較低的存儲來節省資金。
從托管到超大規模云的轉變
DRaaS是一種不斷變化的威脅態勢創新解決方案,這種演變與客戶業務連續性的期望相契合。企業不再能接受業務中斷數天,甚至數周才能從災難中恢復的狀況,因為這將導致收入和聲譽的損失。鑒于市場的變化,有些DRaaS提供商開始選擇在超大規模云環境(例如AWS或Azure)中提供DRaaS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在數據中心托管環境中。
采用云優先戰略的企業已經意識到,DRaaS甚至可以作為“上云”的第一步,為員工提供一個風險較低的環境,以便在進行全面生產轉變之前熟悉云的復雜性。目前,DRaaS服務模型分為三種:自助服務、部分托管和完全托管,每一種都能夠將更多工作從企業團隊轉移到DRaaS服務提供商。
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長期發展目標,確定使用哪種云、技術和彈性服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