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世界互聯網會議,選擇在中國召開,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國際組織代表、著名企業高管、網絡精英、專家學者等千余人,將參加這一盛會。
網絡安全議題,是全球關注的國際熱點話題。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各國的分歧非常大。很多人還記得去年在北京召開的中美互聯網論壇,雙方在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治理、網絡文化等議題上激烈爭論,最后幾乎沒達成任何共識。就連什么是網絡安全,兩國認識都不一致。路透社一篇評論說,美國將網絡安全理解為保護計算機網絡的必要性,但中國關注的范圍則更廣,還包括互聯網上的恐怖活動、價值觀的沖突等等。
然而,路透社這番評論,顯然是忘記了“棱鏡門事件”。美國雖然表面上主張信息開放、資料共享,但實際上,中情局的技術精英們已經把手伸到了各個國家。德國、巴西、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國家機構、重點企業,都在美國的監控之下。千萬不能忘記,作為陸海空天之外“第五疆域”的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在這個空間不設防范,恐怕是不現實的。目前看來,每個國家都有必要在互聯網空間上劃分“國界線”。這次棱鏡門事件讓很多人突然覺醒:網絡安全確實不能輕視,因為有的國家、組織,會以合作為名,說是為了倡導更公平、更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實際上處處監視你的行蹤,處處遏制你的發展,從而延續它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