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視“3·15”晚會,隱私保護成了最大“亮點”。
繼食品安全、環境安全和健康安全之后,“隱私安全”首次成了央視315的焦點話題。
商家人臉識別、簡歷大數據、專坑老年人的手機“清理”軟件、搜索引擎及瀏覽器虛假醫藥廣告等一系列觸目驚心的隱私侵犯違法違規行為被曝光,涉事企業清單如下:
上述企業違規事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人臉識別。央視記者在全國多地先后調查了20多家裝有人臉識別系統的商戶,所到之處,從寶馬汽車4S店到科勒衛浴,人臉識別信息均被偷偷獲取,沒有一個商家明確告知,征得同意更是無從談起。
提供這些攝像頭的企業則包括但不限于:蘇州萬店掌公司、悠絡客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雅量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深圳瑞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其中,悠絡客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向記者透露,“這種攝像頭已經安裝了幾十上百萬個了。”蘇州萬店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薛經理則告訴央視記者,他們平臺目前擁有的人臉數據量已經上億。而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去年3月發布的《個人信息安全規范》,收集人臉信息時應獲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授權同意。
除人臉識別信息濫采濫用外,2019年曾震動業界的簡歷大數據泄漏事件今年也在央視這個主流平臺曝光,智聯招聘、獵聘、前程無憂等企業被點名:
由于這些企業的數據管理和隱私保護出現重大違規行為,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個人簡歷數據流入地下網絡黑市,成為犯罪分子唾手可得的“優質信息”。
此外,今年315晚會曝光的專門誘騙采集老年人隱私信息的“手機清理軟件”和搜索引擎及瀏覽器虛假醫藥廣告也都是社會影響較為廣泛和惡劣的隱私違規違法行為。
安全牛認為,本次315晚會的意義不在于“殺了幾只雞”,而是進一步喚醒了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同時也給涉事和相關企業也敲響了法律的警鐘:隱私,不僅是消費者維權的底線,更是法律的紅線。
2019-2020年我國多個部委密集制定、頒布、出臺了一系列隱私安全和隱私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隱私和數據安全相關法規密集出臺后,央視作為主流公共媒體平臺首次深入調查取證,在315晚會大規模曝光互聯網和科技企業的隱私違規行為,標志著隱私安全的重要性和嚴峻性都已經到了需要全社會和政府“民舉官究”的危機時刻。
除了央視曝光的隱私違規行為,安全牛認為還有很多潛在危害很大(如果不是更大)的隱私保護問題值得消費者、媒體和政府有關部門警惕、思考、監督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