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硅谷失業科技人士發現招聘市場的一個怪現象,投了數百份足夠光鮮靚麗的簡歷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有時候,這可能并非因為競爭激烈,而是這份工作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屬于“幽靈職位”——即虛假招聘信息,包括已經被內部人員占據的職位、僅為滿足法律需求而發布的職位,甚至是壓根不打算招聘的虛假崗位。
八成企業發布虛假招聘信息
這可不是個別現象。據硅谷新聞平臺SFGate調查,隨著科技行業進入“永無止境的裁員”時代,幽靈招聘越來越普遍。八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81%的企業招聘人員承認曾發布過虛假職位,其中41%表示他們發布的職位中至少有一半都是假的。另一份來自Resume Builder的調查也發現,40%的公司在過去一年中發布過幽靈職位,三成公司在今年6月仍有虛假招聘在架。
用幽靈招聘PUA員工
公司為什么要發布不存在的職位?理由五花八門,有些公司是為了積累未來可能需要的人才資源,或者營造出公司在“蓬勃發展”的假象。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許多公司用這些幽靈職位來PUA員工。Resume Builder發現,63%的招聘經理發布幽靈職位是為了暗示員工即將迎來“救兵”,而62%則希望通過此舉讓員工感覺自己“隨時可被替代”。這招數無非是用來給員工制造緊迫感,逼他們更加賣力工作。
更諷刺的是,Resume Builder的調查顯示,幽靈職位不僅能讓生產力提升,還能讓員工士氣短暫上漲!可惜這只是一時的效果,一旦員工意識到并沒有真正的增援,恐怕接下來的失望會更加嚴重。
HR“神助攻”:幽靈職位的推手
Resume Builder指出,三分之一的幽靈職位是HR部門策劃的,而高級管理層和公司高管也占了四分之一的虛假招聘發布。HR本該是公司形象的“守門員”,卻反過來制造虛假招聘,簡直令人發指。
科技行業招聘專家艾琳·內西卡(Irene Nexica)在接受SFGate采訪時指出:“如今的求職者已經花費大量時間來研究和定制求職申請了,結果還要去分辨職位真假,實在讓人抓狂。”盡管如此,求職市場的壓力讓許多人仍然不得不繼續投遞簡歷,因為這是他們維持生活的基本需求。
游走在法律盲區的幽靈招聘
令人遺憾的是,法律并沒有禁止發布虛假職位的相關規定。法律新聞網站Above The Law指出,這種行為在當前法律框架下是合法的。就算科技行業裁員潮下大批求職者被迫參與這種“鬼打墻”般的求職過程,也很難通過現有法律維權。
Resume Builder的首席職業顧問斯塔西·哈勒(Stacie Haller)表示:“這種誤導性招聘,尤其是來自HR部門的行為,令人深感憂慮。這些部門本應傳達公司真實的形象,但通過發布幽靈職位來制造虛假的公司擴張幻象,或者讓員工覺得自己是‘可替代的’,這種做法是不道德的。”
律師史蒂文·鐘(Steven Chung)建議:“政府應該對此進行調查,防止求職者被誤導,同時也要給企業留出一定的用人靈活性。”但他也承認,制定相關法律并不容易,既要防止虛假職位,又不能限制企業的正常招聘決策。
盡管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曾考慮出臺限制不競爭條款的規定,表達對就業問題的關注,但在今年8月這一規定被擱置。因此,短期內指望FTC介入“幽靈招聘”恐怕不現實。
求職者的自救之路
在法律缺位的當下,求職者需要自己保持警惕,識別可能的幽靈職位。就當前情況來看,科技行業的求職者在尋找新工作時,難免會在這場真假難辨的“求職魷魚游戲”中備受煎熬。對于那些剛被裁員的科技行業員工來說,“幽靈招聘”帶來的精神傷害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參考鏈接: